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5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2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泻胃补脾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针灸组在科学生活方式干预前提下以泻胃补脾为指导原则选穴针灸;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证候积分即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和HbA1c均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FPG和HbA1c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泻胃补脾针灸法是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运用点刺金津、玉液配合言语训练的方法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该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入组顺序将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点刺金津、玉液配合言语训练进行治疗,其中金津穴、玉液穴向舌根方向针刺1~1.2寸,点刺放血,每次每穴放血3~6滴,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使用言语训练方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a项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刺金津、玉液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改善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松弛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针刺支沟、大肠俞、肾俞、长强、天枢、八髎等穴位;对照组30例,仅予以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至少1个疗程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肛管压力测定和Glazer评估。结果 两组便秘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便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排便费力、排便间隔、肛门直肠阻塞感积分,升高肛门直肠最大收缩压和最大耐受量,以及升高盆底表面肌的快速收缩值、耐受测试值及持续收缩值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松弛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5.
赤凤迎源作为一种复式补泻针法,由捻转法、飞法、搓摩法等手法共同构成,通常用于候气行气。该法起源于宋代《针灸神书》,最早记载于徐凤《针灸大全》,后经汪机、李梴、杨继洲等医家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传承及发挥。诸多现代医家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历代医家均将腧穴分为浅、中、深三层后行赤凤迎源针法,但在细微手法上存在分歧。赤凤迎源针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针刺上巨虚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针刺双侧上巨虚)、非经非穴组(针刺小鼠臀部两处非经非穴点),每组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复制小鼠STC模型。观察各组首次排便时间、12 h内排便粒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数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 (P<0.01),12 h内排便粒数和结肠ICC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巨虚组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12 h内排便粒数和结肠ICC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 针刺上巨虚穴对STC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结肠组织ICC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37.
单纯性肥胖是由体内过多脂肪堆积而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肪的形成与卫气“温分肉,肥腠理”功能关系密切。在肥胖早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卫气生成过多,温充偏盛,膏脂沉积;随病情进展,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气机逐渐壅滞,卫气虚滞,膏脂续增。卫气失常,温充失度,膏脂横溢是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病机,顺调卫气则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关键。针刺通过选取内庭、曲池、足三里、丰隆、上巨虚等穴清泻阳明,减少卫气的生成,使之不致过盛;通过脾胃原募配穴恢复脏腑功能,依气街选穴发挥对卫气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刺法多向透刺消减局部膏脂来调控卫气的运行,使之行而不滞,从而消膏脂、塑形体。  相似文献   
38.
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多个连接网络,它们共同构成脑功能网络,协同完成大脑某部分功能。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可用于分析不同脑区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特定功能脑区间的连接异常直接影响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发展。针刺可有效调节原发性痛经脑网络间的异常功能连接,从而发挥镇痛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可活体研究脑功能的成像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通络针刺法联合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通络针刺法联合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Lequesne MG评分,关节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血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Lequesne 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液IL-1β、TNF-α、IL-6水平,血清COX-2、MMP-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通络针刺法联合中药熏洗疗法可显著改善KOA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