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6篇
  免费   157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196篇
世界政治   3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5393篇
中国共产党   926篇
中国政治   2169篇
政治理论   278篇
综合类   129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对宣告合同无效(以下称解除)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要求结合其他条款如根本违约宽限期程序等才能适用,本文以平衡买卖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鼓励当事人应依诚实信用及平等互利原则解除合同双方义务为目的,笔者就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宣告无效的成就要件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02.
破产程序中如何对待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的双务合同是破产程序的重要问题。破产程序的开启对合同履行产生怎样的效力,德国司法判决和学说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达成共识。1999年1月生效的德国支付不能法将破产管理人的选择权清晰地写进第103条,明确了合同双方履行请求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命运。  相似文献   
903.
吴静 《法制与社会》2010,(28):55-57
随着当前房价飞涨,按揭购房的夫妻不断增多,离婚时夫妻对该按揭房的归属与分割产生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因我国当前缺少按揭方面的法律规定,各地观点、做法不一,在该问题的解决上较为混乱。本文针对离婚案件中按揭房分割这一问题,对按揭房制度与涉及的法律关系、房屋增值部分的性质与归属等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就按揭行为从婚前持续到婚后这种最为复杂的按揭房分割情形展开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04.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刑法》第224条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司法实践中,能否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和难点。一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怎样,别人一般很难知道。但任何人的客观行为必然受其主观心理活动支配,其主观心理活动必然在客观行为上有所反映。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以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来推测其主观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05.
《支部生活》2008,(4):40-40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906.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今社会以质押担保债权实现和交易信用的现象日益频繁,相对于质押担保理论上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对质押担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质押担保法律制度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07.
曹琪 《法制与经济》2008,(8):39-40,4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尤其是合同风险增加,给不少国有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本文从合同风险的界定入手,先分析了目前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与风险,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再提出防范合同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8.
郭平宜 《法学杂志》2008,23(1):140-142
好意施惠是一种符合人与人之间互为帮助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同时,因好意施惠而引发的纠纷在生活中也很常见。由于对好意施惠在理论上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法律上也缺乏对因好意施惠而产生的纠纷应如何处理的相关法律规范,因此人们在面对由好意施惠而引起的纠纷时常常感到困惑。基于此,本文尝试就好意施惠的法律性质、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如何处理由其引发的纠纷作了一个初步的研究。好意施惠之行为不等同于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当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在好意施惠的基础上产生的人身权与财产权损害,应按照侵权法的规则予以救济。在具体处理该类侵权纠纷时,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09.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化,以电脑和网络为手段缔结契约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类交易手段(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将契约缔结方的意思表示与电脑信息相结合。虽然仍然归属合同法调整,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契约法的范畴,与传统合同有着很大的区别,或者说电子合同对传统契约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就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910.
龚方乐 《今日浙江》2008,(16):18-18
成立于2004年8月的淅商银行,是总行设在浙江的全国第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就规模而言,浙商银行实在算不上大:开业4年来,分支机构20多家,总资产800多亿元;但提起小企业贷款业务,业内人士都知道浙商银行非常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