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159篇
中国共产党   155篇
中国政治   349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45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本文主要探讨行政诉讼调解的两种不同模式:"调审合一"和"调审分离"模式。分析在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模式,比较两种模式的不同和利弊,针对我国行政诉讼的调解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42.
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人起诉义务人为民事诉讼的常态,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对权利人提起确认诉讼的诉讼形态。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提起的确认之诉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对于这类形态的诉讼,无论从民事诉讼法理层面还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层面来看,法院都应当受理。  相似文献   
243.
时代变迁,“彩礼之风”在不同地区已呈现不同的行情,彩礼纠纷不断。由于我国法律对婚约彩礼问题规定比较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本文将对彩礼问题进行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44.
【裁判要旨】处理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须依法进行利益衡量,既要衡量转让股东和受让股东的利益,亦要衡量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245.
高阳 《法制与社会》2010,(4):257-257
"大礼议"是明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本文从议礼本身出发以法学方法分析"统嗣合一""统嗣分开"等理论。  相似文献   
246.
2010年6月16日,端午节。一场特殊的午宴,在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金水区宋砦村党总支书记宋丰年的主持下进行着。60多岁的张义功眼含热泪,端起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是我不该,不该跟侄子们计较呀!搞得这么多年大家都不痛快。"30多岁的陈晓玲赶紧起身,一个劲儿地检讨自己不该跟长辈打官司,让大家颜面上都不好看。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相似文献   
247.
孙宁 《桂海论丛》2010,26(5):38-42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理应包括广大新兴农村城市化地区的基层党建这个层面,也即"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它的构建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文章对北京常营乡"村居合一"的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进行了挖掘和研究,总结了其构建途径、实施效果和创新特色,并提出了三点对策,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以地区实际为出发点,以自身建设为落脚点,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48.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是一种“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一规定使得审前追诉程序中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是一种无主次平等关系,使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缺乏直接有效的制衡,进而影响了追诉犯罪的有效进行。对此,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处理警检关系的经验基础上,以侦诉一体化为目标模式,对我国警检关系予以重塑。  相似文献   
249.
传统民事诉讼法理论中,确认之诉包括确认无效之诉和确认有效之诉。我国《公司法》第22条仅规定了确认无效之诉,并未规定确认有效之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确认有效之诉时有发生,法院对于此类诉讼是否可以受理,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现行条件下,通过最高院批复的形式承认股东会决议有效之诉的合法性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250.
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已经由执法或司法机关受理,或者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由于当事人对于执法或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所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转而向上级机关投诉,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信访途径.涉法涉诉信访权在理论和实践界存在着强化与弱化(甚至取消)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些分歧直接导致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行为的失范.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机制的完善:(1)确立涉法涉诉信访的程序正义理念;(2)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流程管理机制;(3)建立涉法涉诉信访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