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100篇
世界政治   1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2254篇
中国共产党   591篇
中国政治   1499篇
政治理论   361篇
综合类   114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变革对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众多方面的局限且面临着国内外严重挑战,建立社会化公共管理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制度保障。建立社会化公共管理新模式,要明确其必要性、可能性,规范其框架内容,树立新思维开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2.
胥立旺 《工会论坛》2005,11(5):113-114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要正确认识后勤社会化背景下职工思想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做好高校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63.
《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实施后,关于“机动车负全责”的争议很大。对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在新法原则下的理解,应从归责原则、高度危险作业责任、过失相抵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64.
王秋香 《理论月刊》2007,(1):167-169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动力因素中的家庭及学校处于弱势状态,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则补位过度,出现强势与弱势的错位,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65.
回归生活: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化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江 《求实》2002,(10):44-48
当今思想道德教育的危机产生了回归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回归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微观的生活层面得到合法化的证明 ,从而补充了宏观意识形态领域的证明。此外 ,回归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理论上批判了完备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 ,在实践中否定了旨在将思想道德教育精确化的努力 ,它提出 ,惟有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实践 ,才能寻找到存在于人们思想道德中的真问题 ,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6.
(一)受害人的先举证责任。受害人的先举证责任,是根据有关旅客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中所蕴含的前提,结合长期审判实践所形成的经验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所确定的受害人在向铁路运输企业主张侵权赔偿责任时,应当先证明的基础事实。该基础事实至少应有以下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67.
浅论环境权救济实现方式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伟 《法学杂志》2002,(3):36-37
环境权受到分割的救济通常采用污染者负担原则 ,强调责任个体承担 ,这对单一污染主体较具可操作性 ,但适用多个污染源的复合性污染时则力所不及。对污染责任主体难以界定 ,受害者的法定救济难以实现 ,应确立责任分担与社会化的原理 ,实行环境权救济个体与社会化相结合 ,救济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68.
论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的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利民 《政法学刊》2002,19(2):33-35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69.
谢国富 《行政与法制》2002,(7):17-17,19
行政损害赔偿抗辩权是指被告行政机关提出的一切可免于承担或减轻行政赔偿责任主张的权利。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机关作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此损害结果,行政机关应予赔偿。但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为了息事宁人,摆脱不利地位,消除负面影响,有的在诉讼中对相对人的赔偿请求有求必应;有的甚至在诉前就满足了相对人的赔偿请求,作了“私了”。  相似文献   
70.
骆振严 《当代广西》2004,(17):45-45
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县域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县域间竞争更加激烈这一严峻的发展形势,覃塘区进一步理清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明确了推进覃塘区县域经济大发展的主攻重点。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重点,培育壮大县域支柱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