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5篇
  免费   9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61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409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6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请求权是本权利被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权利人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实体法上的救济权。因此,将请求权划分为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等并不科学。应当根据请求权的性质及其功能,根据本权利被侵害的具体类型,将请求权划分为防御请求权、保全请求权、补救请求权三种。唯此,才能真正建立请求权的科学体系,切实沟通实体法与程序法,严格区分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从理论上统一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最终实现对民事权利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22.
法之 《支部生活》2006,(6):44-45
借条证明借款关系,欠条证明欠款关系。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 借条形成的原因是特定的借款事实,欠条形成的原因很多,可以基于多种事实而产生,如因买卖产生的欠款,因劳务产生的欠款,因企业承包产生的欠款,因损害赔偿产生的欠款等等。  相似文献   
23.
请求权是民事权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请求权概念产生之日起,对请求权性质的认识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可以归纳为权能说、救济说和债权说三种学说。权能说和救济说分别从请求权的渊源和历史角度定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触及请求权性质。请求权与债权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属于相对性结构的权利,这是请求权的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24.
邓金菊 《求实》2002,(6):50-53
中国国家赔偿法已实施有七个年头 ,但国家赔偿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国家赔偿范围的不足之处谈了几点个人的看法 ,诸如精神损害赔偿应否纳入国家赔偿范围、间接损失应否纳入国家赔偿范围。本文还就立法赔偿、军事赔偿、国有公共设施造成的损害应否成为中国国家赔偿的类型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指出我国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客体 ,采用限定主义原则 ,并通过精神损害赔偿客体类型化研究 ,建议应建立以法律原则性规定和司法实务创造性相结合的客体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6.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剑涛 《前沿》2005,(9):127-128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民事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可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不允许受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这既不符合立法精神,又不符合保护人权的逻辑。因此,应当构建既符合刑事诉讼特点又与民法相协调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7.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是确定事故当事人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准则。我国应当将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区分开来 ,对前者严格执行过错责任原则 ,对后者执行无过错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28.
张丽 《前沿》2003,12(7):74-75
本文简述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个相关问题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人身权司法保护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9.
法之 《支部生活》2005,(6):42-43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对未造成人身伤亡,事实清楚,并且机动车可以移动的,应当在记录事故情况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对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对属于前款规定情况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并当场出具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可以当场对损害赔偿争议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30.
刘云升  刘娟 《河北法学》2002,20(5):50-54
分析合理预见规则的理论构成是正确理解和操作该规则的前提。由于各国合同法对该规则内容表述不一,造成适用上的诸多区别。我国《合同法》上的相关规定借鉴了两大法系和国际公约的规定,通过比较法方法进一步论证该规则的构成,有助于在司法上准确地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