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917篇
中国共产党   142篇
中国政治   391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6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一、案例介绍 2007年10月19日.某集团以人民币62.9亿元取得了天津市某地块国有建设用地开发项目的建设开发权.并与政府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根据挂牌文件的要求,该集团在天津注册了项目公司,但此后.其资金运转方面出现了问题。除去已缴纳的竞买保证金3亿元、相关交易费用和其他费用2亿元.  相似文献   
272.
科学技术的发达使得人工生殖技术成为可能,也使得“借腹生子”行为有了新的技术依托,催生了时下备受争议的代孕服务.对于代孕我们究竟应持何种态度?代孕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正当性?代孕合法化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今年两会之后,“代孕最快五年合法化”的爆炸性消息被媒体爆出,尽管这一新闻的真实性有待验证,当下研究代孕合法化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不容质疑.  相似文献   
273.
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48条规定了"裁判生效后的新事实",并且规定新事实的效力在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新事实所引发的后诉。但从民事诉讼基础理论以及我国多年来关于"一事不再理"的司法实践出发,后诉是否应被法院受理并非取决于"裁判生效后是否发生新事实",而是取决于新事实所引发的后诉是否不受前诉裁判效力的约束或者该诉是否具有诉之利益。而这种情形在给付诉讼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从司法解释第247条与248条的关系来看,"新事实"是开启新的诉讼之诉讼要件,而非实体要件事实。因此当新事实不成立时,应按照第247条规定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274.
我国目前学界及实务界均采用<合同法>来评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效力,这种做法有失妥当.作为组织合同与债权合同的统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的转让在于维护公司利益以及交易安全.未经其他股东同意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侵害了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其效力分为两个层次:对外无效和对外有效.  相似文献   
275.
夏虹 《江淮法治》2011,(3):37-39
【案情】2003年3月12日,某电力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为王某个人住房贷款20万元提供担保。同年3月20日,王某作为借款人、某电力公司作为担保人与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签订了《个人消费担保借款合同》,三方约定:贷款人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向借款人王某发放贷款20万元,用于购房,期限自2003年3月20日起至2006年3月19日止。  相似文献   
276.
277.
278.
案情简介2008年1月,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执法检查大队(下称经检大队)根据群众举报到王某经营的某保健食品厂调查,将该厂生产的标有某品牌的保健产品以涉嫌商标侵权为由全部予以查封,并要求王某交纳35  相似文献   
279.
预告登记制度所保障的是针对物权变动的债权请求权,该请求权被赋予了物权效力。该制度属于"债权物权化"类型,成为债权之间的桥梁,保护了已订立合同却暂时难以进行本登记的不动产权利受让人的利益,填补了债权与物权之间的空隙,体现了物权优先力和债权优先权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0.
本文通过一个借款案件提出问题,当法定代表人身份重合时,如何确定其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代表企业的行为。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实质在于如何确定法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对企业提出了几点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