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41.
教化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化目的的实现。通过对教化精神实质分析得知:内化和外化分别是有效教化的内在过程和判据及外在过程和判据。在教化有效的基础上剖析内化和外化,从递进的层次角度挖掘内化、外化的过程,从内心活动的支配和外在活动的实现两方面研究内化、外化的判据。从而更详细全面地阐述有效教化的过程和判据,方能在实施教化中运用适当有效地措施确保内化、外化的统一,达到有效教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42.
亢飞 《传承》2013,(8):94-95
中国古代教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化是政治概念,与维护政治统治有关;是德治概念,治理国家需靠道德教育推进和实现;是社会化概念,是社会主导,面向全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教化的具体方法有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和践履笃行。中国古代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3.
教化意识对明代戏曲的美学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明代前期主导了戏曲创作思潮和戏曲功能理论的发展,并衍生出"道学风"、"时文风"的审美理念,损伤了戏曲本体艺术性特征。至明代中后期,受戏曲艺术审美标准"本色"、"当行"理论的反拨,教化意识在戏曲审美格局中地位趋于下降,与戏曲艺术审美标准出现了合流趋势,作为戏曲"内涵美"的标准成为明代中后期戏曲审美所重视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244.
在中国古典社会,由于整个社会乃是一个专制的自上而下的控制系统,因此,教化的主体、对象以及内容均有明确安排。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以民主、自由与平等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社会,凡此却均成了莫大的难题。解决此难题的出路,只能是借助民主的机制,即共同商讨,互为主体,互为对象。  相似文献   
245.
宋代的道教信仰由于统治阶层的大力推动,在社会中十分盛行。本文通过道士的宣扬道教,对民众行为的约束,地方精英与道教的互动等的分析,对宋代道教教化民众,影响民众心理,调控基层社会秩序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6.
拓展合作秩序: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三种类型的合作——博弈性合作、伦理性合作和商谈性合作,分析各自达成合作的机理及其所需要的社会管理条件。据此提出,拓展合作秩序,将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事后救济"扩展到"事前防范",是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为此,需要建构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体系、社会教化体系和公共交往体系,并使之相互匹配,以化解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纠纷并防止其激化。  相似文献   
247.
新的道德建构:从孔子学说看人文性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子的伦理思想属于一种“人文性伦理”,其具体内容是重视历史传统、突出“礼”的意义内容、提倡“君子”人格以及重视礼乐教化。孔子的这种人文性伦理虽然形成于先秦时代,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外在规范与内在要求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的普世伦理价值。其中,它尤其强调知与学并重,主张通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来扩充道德智慧。对于孔子来说,人文性知识的研习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亦是一种道德的修养;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应当而且可以合一。  相似文献   
248.
论“耻”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作为德目的“耻”系指羞耻心、知耻心。所谓羞耻心,是基于一定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情感意识。  相似文献   
249.
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与青年的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两方面探索了青年的社会化问题,论证了接受社会文化是青年社会化的前提和步入社会的起点;青年接受社会文化要发挥自身优势并采取正确态度,从而说明青年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一个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对立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250.
在当下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法治国家不能盲目地进行法律移植,必须正视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传统民间调解作为法治的本土资源具有浓厚的法治意义。传统民间调解作为国家控制社会的体制性存在,在新旧法律传统下由不同的功能,旧法律传统的民间调解具有教化特征,而新法律传统的民间调解则具备治理特色,要以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基点,对传统民间调解进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