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前线》2020,(2):I0004-I0004
“美育”这一概念虽然是18世纪末由德国席勒提出,20世纪初由蔡元培等人引入中国,但中国本有悠久的美育传统却是不争的史实。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提出,孔子育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实际上,不只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儒家礼乐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之中,无论是携琴访友、踏雪寻梅的士人雅兴,还是雕梁画栋、张灯结彩的民间礼俗,都充满了美育的要义。比如春节的贴春联、门神、窗花和年画等等,既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又愉悦了人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62.
在中国传统家训尤其是仕宦家训的发展历程中,如果就其对宋代及以后的影响而言,司马光的家训堪称第一。本挖掘了司马光家训里有关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政管理中的积极见解,并对其教化特色作了分析,以便能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美德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3.
由中华书局发行的牟钟鉴先生的《君子人格六讲》一书出版了。作者说,数千年中华文明培育出无数精英,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使之历久弥新,其秘密在哪里?一是提炼出"君子"作为人格养成的范式、道德自律和监督的公认标杆;二是做君子的道德要求、道德教化实现为活生生的人的言行,造就了许多君子人格的榜样。作者殚精竭虑深入思考,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构建了"君子六有"的理论框架,即: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争;有担当,尽人之责,并以一系列历史故事和道德群英作佐证。  相似文献   
64.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教化,可以称作“教化的哲学”。儒家教化思想首先体现在通过“神道设教”使其教化具有普泛的社会意义,从而对社会生活起到精神引领作用;其次通过经典传习,建立起民间学术与官方学术的内在统一精神;再次,通过各种社会生活形式对个人进行人格熏陶。但由于近代以后受西方教育理念和学术体制的影响,儒家的教育思想被割裂。要重建儒家教育思想需要建立体制保障,重建书院体制保证经典传习,对传统礼仪礼俗系统返本开新,以契合今天的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65.
66.
教化”是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客观精神”中的教化,以抽象的自由理性之人为起点,超越对个体主观认识的培育,旨在现实的社会中培育国家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化应根据“抽象法—道德—伦理”的逻辑顺序,在方法上从外部强制发展为说服感化,在内容上从否定性内容发展为肯定性内容,最终达到外部规定与内心认同在更高层次上的统合。基于“家庭”与“市民社会”两环节是“国家的理念”自身的分化,教化的过程应在“家庭—市民社会—国家”教化一体化中完成。黑格尔“客观精神”中的教化,围绕人的社会政治属性展开,对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7.
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是我们党面向21世纪的伟大任务对党史工作的重要要求,是党史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68.
6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70.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将道德内化为人的行为品格的哲学。他本着德行可教的原则,想要在对话和追问的过程之中,引导人去追寻和走向理性。他的哲学思想不是单纯的灌输与说教,而是要在对话的互动中,提倡怀疑精神,提倡反省精神,一步步走向理性,追寻答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