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245篇
中国政治   159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士方 《海内与海外》2009,(11):15-19
新闻教育家、著名记者顾执中先生诞生于1898年7月14日(农历5月26日),今年是他的111岁诞辰。笔者曾受到他的多年教诲,他那神清骨瘦的形象,至今还浮现在笔者眼前。现撷其光辉一生中的精彩片断连缀成文,供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72.
周红 《民主》2010,(9):44-46
周恩来总理抗战时在重庆8年。每逢南开中学校庆,均以校友的身份到校祝贺,尊称他为老师:1957年周总理出访亚非11国归国途经重庆时,专程到南开中学看望他;在全国政协招待宴会上,席间周总理走到他面前向他举杯敬酒.  相似文献   
73.
江艳  吴曰友 《党史文苑》2008,(12):55-56
徐特立作为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和培养了几代青年人。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毛泽东、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维汉等,在青年时代都曾受教于他。徐特立嘉言懿行、为人师表,深受青年们的敬重和爱戴。在徐特立六十寿辰之际,毛泽东亲笔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74.
吴经熊与东吴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经熊与东吴大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求学于东吴法科,各方面表现非常优异;二是他任教于东吴法学院,教书育人并引领法学时代潮流;三是他执掌东吴法学院,将其引入鼎盛时期。吴经熊日后所取得的成就与东吴大学具有深层关系,他是近代中国著名法学教育家。  相似文献   
75.
廖群 《民主》2009,(10):37-39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苏州城内一个平民家庭,家况清苦,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13岁时因学业优异,考入苏州公立第一学堂(即草桥中学),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17年春.应邀到苏州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开始从事教育改革和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30年代,90余岁的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回忆自己的童年,说那时候“总喜欢看月亮”,曾经对长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月亮是活的吗?月儿生在哪儿?”  相似文献   
77.
书海泛舟     
记得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文字学习,须从为人着手。”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应是教学生做人,引导他们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教育他们真心为人,真情为文。下面我撷取教学中的几个片断来谈谈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2):F0002-F0002,F0003
陈明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受业于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刘如璞先生。他酷爱书法艺术,篆、隶、楷、草皆临习,诗、书、画、印均涉猎。逐渐形成了隶书端庄道劲,金文古朴圆润、楷书敦厚沉稳的风格。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高等学校书法家协会理事。供职于山东行政学院兼任书法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79.
说法     
如果我是中国的教育家,农民问,为什么我们只有一条路呢?我没有脸告诉他们,因为你是农民,所以我少给你一个上升的渠道。——一个外国博士生,一针见血地看透高考制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8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校始终遵循“为学生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