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沈建中 《台声》2003,(3):41-42
1900年,甘肃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洞内藏有两万余卷各类书籍,其中绝大部分为稿本,部分为刻本。内容多为佛教经典,余为道教、景教、摩尼教经典及经史子集四部典籍等。其稿本年代自公元4世纪末起至10世纪末止,一时轰动世界。后来,经英、法、日、俄等国文化窃贼劫掠,流失海外者极多,其中主要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等处。但也掀起了一股“敦煌”研究的浪潮。各国学者据以钻研探究,从而产生了“敦煌学”这一新兴学科,且不断地向着扩大化发展。百年以来,无论在宗教、…  相似文献   
92.
律令是汉代法律的重要表现形式,两者结合紧密。由于汉代“令”的存在形式特殊,学界一直没 有对其形成、性质达成一致的认识。敦煌悬泉汉简记有两条“厩令”都与马政有关,其中的文本形式恰好可以 反映汉代“令”与“律”之间的转化关系。在汉代没有形成完整形式的令典,汉令的内容均是由皇帝诏书转化 而来,结合日常使用的情况进行删减整合而形成的,进而转化为“律”。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由“诏”向“令” 的转化和由“令”向“律”的转化两个过程。令典的形成应是自东汉末年应劭整合律、令开始,魏晋时期则最 终成型。  相似文献   
93.
英国近代考古学家斯坦因和中国近代外交家、清驻英国公使馆二等参赞陈贻范在1909-1910年有过几次交往,主要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为斯坦因举办讲演会、英国中国学会为马继业举办讲演会以及张元济在英国调查斯坦因所获敦煌文献等事件有关.本文以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藏陈贻范、张元济致斯坦因信等资料为线索,对斯坦因和陈贻范相识、交往的经过进行了初探,为研究陈贻范的生平和张元济调查英藏敦煌文献的活动提供了新资料.本文认为,以陈贻范为代表的清朝驻英使馆外交官员没有将英国各报刊上关于斯坦因敦煌考古的信息通报给国内,是导致敦煌文物大规模外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连辑 《党建》2015,(3):29-3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  相似文献   
95.
"上天入海"曾经是人类美丽的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传说,敦煌壁画中高飞入云的神女,无数星相学家凝望星辰的感悟笔录,都是我们古人飞天梦想的记录。如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主席在四十多年前畅想的放怀与豪迈,成为了辉煌的现实!6月16日,浩瀚星空再次迎来中国客人,神舟九号成功发射,续写人类太空探索传奇;此前一天,遥远的  相似文献   
96.
正长安画派简介:长安画派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岭南画派、金陵画派齐名的三大画派之一。长安画派以祖国的大西北为艺术创作基地,奠基于上世纪40年代,成型于上世纪50年代,成熟于上世纪60年代,以定居或寄居在西安一带的画家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为代表,钟情于黄土高原的山水,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相似文献   
97.
检报 《政府法制》2012,(30):44-44
仓慈,三国时淮南人,曹魏太和年间任敦煌太守,安抚百姓、沟通西域,政绩卓著,深得敦煌以及西域各国百姓的爱戴。  相似文献   
98.
九州方圆     
《党的建设》2011,(3):8-9
2月4日至10日,受文化部委派,由甘肃省歌舞剧院“敦煌情韵”剧组组成的甘肃演出团赴英国伦敦进行了两场“欢乐春节”访问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9.
耿彬 《求索》2011,(12):51-53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内容,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各阶层的种种事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隐含着极其丰富且至关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一部形象而生动的历史。“聚沙成塔”是依法华经·药草喻品所绘,本文试图通过这一形象而具体的艺术作品来揭示敦煌壁画所蕴含的佛教文化、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敦煌壁画体现出来的异质文化的融通与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00.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无数的文化艺术瑰宝灿若繁星、举世瞩目。其中的一朵奇葩尤为璀璨,这就是敦煌莫高窟遗书(简称敦煌遗书)。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在从事敦煌遗书的研究工作,以至形成20世纪国际上的一门显学——敦煌学。为了更好地了解敦煌遗书,在对相关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遗书在价值、流散、保护、回归与编目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