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68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余显斌 《传承》2009,(7):56-57
中国文人和茶,有不解之缘。通过茶事,感悟生活的宁静,感悟心灵的自由。在茶香缭绕中,明心见性,创造一角空灵虚静的心境。与茶友对品,体悟到君子之交的冰清玉洁、明月在怀。  相似文献   
102.
用典作为古代文人进行创作的主要艺术手法,可谓源远流长。建安之前,文人用典的审美化倾向己露端倪,但并不占主流。到了建安文人用典的审美特征才趋于鲜明。这不仅表现在他们赋予了典故内容以丰富的文学性上,而且还表现为用典的自然贴切、圆融浑成与含蓄委婉、意味无穷的艺术性上。  相似文献   
103.
在唐诗发展的各个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江南是唐代文学创作的主要地区。作为唐朝文学创作重要力量的江南诗人大多集中在环太湖、浙东及安徽南部地区。湖州作为环太湖地区惟一因湖而得名的重要州郡,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历至贞元年间,聚集了当时大批文人雅士,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文人集团,称为“湖州文人集团”。  相似文献   
104.
浙江湖州作家柯平有一本随笔集《阴阳脸》,对16个明清传统文人作个案分析。倘把“阴阳脸”视为双重或多重人格的代名词,那无疑以官场中人为盛,尤以贪官为盛。鲁迅在椋派和海派》一文中说:“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而人的“情状”既“隐”,其内在真实的面目和外在显现的嘴脸自然就有了“阴阳”之别。  相似文献   
105.
专才与通人     
刘绪源 《世纪行》2000,(3):45-46
  相似文献   
106.
历史上妓女一直是社会中的一面特殊景观,而文人狎妓又是这面景观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唐宋元明清文人们与妓女之间频繁交往的现象及文人对妓女的态度着手,探讨文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7.
穆旦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诗人与翻译家,也是当年西南联大"八百从军学子"的一员~1。关于穆旦的研究,学界已有丰硕成果,但往往止于其文学成就与生平概述两方面,尤以前者著称,而对于穆旦加入远征军入缅作战、之后随军撤退坎坷归国的这段历史经历,学界却较少涉及,这对于人物研究来说是有所遗缺的。故此,有必要立足基本史料,借鉴学界已有成果,从穆旦当年的从军心态、他对野人山的记忆、战时的西南联大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借此力图勾勒出全民抗战的历史洪流下穆旦文人从军的心旅历程。同时,由穆旦扩及远征军中的其他联大学子,由此希冀对抗战中知识分子从军这一历史现象作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的历史解释与定位。  相似文献   
108.
谈理 《理论月刊》2000,(2):35-35
柳隐,字如是。一位生活在明末清初动荡社会环境下的坚强女性。她身世悲苦、命途多舛,先是被人拐卖、沦落风尘.继又数为人妾、遭妬受诬,龌龊的时风让她几乎尝遍了人间的一切痛苦,可她却能如出水芙蓉,不屈于劫难,以高远的志向和顽强的精神,展现着美的姿容与品格。她在与几社爱国文人及诗坛盟主钱谦益的交往中,一方面坚持参与抗清复明的秘密活动,一方面刻苦习文以抒襟怀.并充分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和过人的见识,终于成为武效梁红玉、文比蔡文姬的著名女诗人,既名冠当时,又为后世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9.
王以兴  杜贵晨 《求索》2014,(4):169-173
“外史”最早为周朝史官之一,执掌书写天子帝令和整理历史文献;春秋鲁国以至汉唐诸朝,间有“外史”之设,职责教变;唐以后则彻底退出史职,而逐渐演为私人撰述之“野史”与备体文学尤其是小说作者与作品之称。“外史”之称影响中外,迄今流行不衰。“外史”名义从政治到史学、文学领域的这种跨越,体现出中国史官文化对普通文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对“外史”的热衷则叉是文人史官情结的清晰表征。  相似文献   
110.
赵焕亭 《各界》2013,(4):81-84
同气相求,好声相合,人之通性;文人雅集,赋诗撰文,自古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