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巩义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的故乡,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这些却让巩义面临着不少尴尬。比如人人都知道成都有个杜甫草堂,却不知道杜甫故里巩义,  相似文献   
82.
白晋虎  宋建国 《前进》2008,(5):21-22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搞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2007年,太原市抓住历史文化名人傅山诞辰四百周年的契机,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新,为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搞好文化建设的启迪。  相似文献   
83.
对于生逢鼎革的知识分子来说,1949年是短暂而漫长的一年。在这新旧政权更替之时,他们注定要进行一次地震般的分化与聚合,面临着激烈的文化抉择和人生选择。这一年,在政治军事大幕背后,蒋介石利诱文人赴台,中共则诚邀名士北上,演绎了一场20世纪中的文化名人争夺战。  相似文献   
84.
程法德先生说:“我于2002年10月初,作为交流学者,应邀访问了台湾胡适纪念馆。纪念馆座落在台北市郊南港区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区内。南港本是一个荒僻的小集镇,1950年在此兴建‘中研院’,人气日增,如今已是林木茂盛、绿草如茵、馆舍错落的学术研究园区。胡适纪念馆偏于院区的一隅。我去参观时,纪念馆的杨翠华馆长在门前迎接。  相似文献   
85.
刘嘉  盂凡舜 《台声》2005,(11):32-32
日治时期,有许多台湾人以各种方式对抗台湾总督府不合理的统治,林幼春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参加一般的社会运动团体之外,写诗也是他平日抨击日本当局的武器。林幼春,原名资修,字南强,号幼春,晚年又号老秋,1879年(清光绪5年)1月生于福建福州,是台湾雾峰林家来台的第七代子弟,因为父亲林朝选曾任广东候补知县,所以4岁才随双亲从广东返回台湾,名诗人林痴仙是他的亲叔叔,两人平日感情深厚,无话不谈,而台湾近代民族运动的领袖林献堂,则是小他1岁的堂叔,林家的门户地位及家学渊源,为林幼春吸收传统旧学与时代新知奠定了良好的环境,也造就了他诗人兼民…  相似文献   
86.
吃祖宗     
孔子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相似文献   
87.
罗永常 《党史纵横》2008,(11):22-24
毛泽东和齐白石都是湖南湘潭人,一位是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两人互相尊敬,互相关心,结下了深情厚谊。建国后,尽管毛泽东日理万机,对白石老人仍然在政治、身体、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激发了白石老人在古稀之年的创作热情。他们两人时有书信来往,互赠礼品,特别是“争画”、“改成份”这些鲜活的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在艺坛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88.
中国是一个爱好花卉的国家,尤其对荷花,似乎达到情有独钟。我国许多文人墨客都爱咏荷、画荷,而且荷花不仅是中国文人的情结,也是许多中国艺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中国文化名人爱荷的传统绵延五千多年,从绘画和装饰文化长河中,生长着难以数计的“荷莲”佳作,无论诗歌、小说、散文、戏曲,都飘逸着永远的“荷莲”清香,从而形成了独特有趣的中华“荷文化”。  相似文献   
89.
由于地处南疆,海南曾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南荒”而成为流放官员、贬谪罪臣、避祸难民和驻防军队的场所。在以中原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国古代,海南远在天涯,因而,人们对海南有许多误解和误传,以为海南是一片“文化沙漠”,更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文化名人了。  相似文献   
90.
苗振亚 《今日广西》2007,(15):63-64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上半叶那—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更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那是一个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一点头。于是,按照客人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面背诵,—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