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91篇
工人农民   99篇
世界政治   3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1篇
法律   1418篇
中国共产党   4927篇
中国政治   7068篇
政治理论   1283篇
综合类   170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1779篇
  2013年   2006篇
  2012年   1550篇
  2011年   1381篇
  2010年   1458篇
  2009年   1340篇
  2008年   1558篇
  2007年   962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8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国形象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中国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的时代之问,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观,在实践上开创了我国塑造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新纪元。从逻辑进路看,文明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鲜明底色与文化底蕴;东方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全方位与多角度的直观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要素与时代要求;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根本规定与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崭新制度文明形态,是中国逻辑与世界逻辑交互作用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论断为深化中国制度理论研究开启了新的学术视域,文明的累进性、形态的具体性原则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中国制度的内生演化逻辑;人类文明发展的共产主义取向充分表明中国制度的先进性价值和普遍性底蕴;不同文明形态间基于平等基础的交往对话性,为完善中国制度理论、走出话语困境提供学理支持。立足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视域,需要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生性演化与开放性发展间的张力,在推进世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制度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7,1(5):50-53
制度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是在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制度文明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制度的设计、安排、运行和变迁着手,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角度来整合社会各细胞的活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84.
近代,西方列强在“文明”话语的辩解下,为自己创设了国际法特权。这充分反映于有关1900年庚子事变的国际法叙事中。西方将围攻外国使馆视为“野蛮行径”,是中国学习国际法失败的明证。因此,作为“国际法教师”的西方列强有权对中国加以干涉和惩罚。这是“文明”话语为八国联军侵华提供的辩解之一。八国联军的烧杀劫掠暴行严重违反国际法,引发西方人对自我“文明”身份的怀疑与焦虑。“文明”话语赋予了列强在对待中国时无须遵守国际法的特权,并诱导人们忽视西方暴行,转而将注意力放在教导中国走向“文明”的使命上。这是“文明”话语的辩解作用之二。“文明”话语依然对当代国际法产生着隐秘的残存影响,值得国际社会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5.
18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7.
一、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理念 北京正处于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城市发展更加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发展,更加重视文化品位提升.  相似文献   
188.
“礼仪之邦”的尴尬引发了人们对文明行为的关注。文中剖析了导致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教育因素等,阐明了文明行为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之一,文明行为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体现,尊重他人的权益,承担自己的责任,是和谐社会所提倡的价值核心,从法律、制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尊重感的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进行文明行为教育的建议,以构建文明行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9.
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生态文明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文明史从原始狩猎文明经农业文明到现在的工业文明,给世界创造繁荣的同时,人类也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生态危机。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指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0.
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用三至五年的时间,率先从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开始,全面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逐步解决各族群众“上学难”、“就医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看戏难”和“学科技难”的问题,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云南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