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7篇
法律   559篇
中国共产党   1171篇
中国政治   1312篇
政治理论   265篇
综合类   2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顽石 《公民导刊》2009,(3):56-56
贵刊2月号的第一篇文章《危中求“机”更好前行》很有可读性。文章第一部分“‘越冬’路线图”从宏观上勾勒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庆路线;第二部分“‘领军’人物志”分别选取市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精彩的审议发言,  相似文献   
942.
关于王冶秋     
文物保护是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社会上的人不太了解这个圈子的内幕。在这个不大的圈子里,王冶秋的名气很大。我最初知道他,是因为读了他的《民元时期的鲁迅》,后来从姜德明先生那里知道了他的许多轶事,兴趣也自然增加了。姜先生很喜欢王冶秋,彼此的交情很深。也许缘于鲁迅研究的情分,他们相知得很深,这由姜先生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来。李何林先生也曾在一篇文章里介绍过王冶秋,读来很有感慨。他的学术才华和领导才华,给知识界带来的益处,今天还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943.
笔底感情     
现在动笔的少了,但是写东西的多了,到网上看看吧。这里谈一个笔底感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4.
陈敏 《新重庆》2007,(3):31-31,47
重庆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品位独特.2002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达20个.之后还评定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有6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945.
教育培训     
《中国妇运》2007,(8):46-47
浙江省江山市妇联努力改进学风。提升理论素质。一是对全市妇联干部提出了“两手”目标:即“对下紧握手、自己有一手”;“对下紧握手”是指坚持重心下移,加强与基层妇女的沟通、联系;“自己有一手”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抓创新、抓特色、抓协调、抓重点的各项能力,成为“行家里手”。二是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每位妇联干部年内组织一次影响力较大的活动、作一次报告、写一篇调研文章、  相似文献   
946.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4):47-47
《大无大有周恩来》是我散文作品中分量较重的一篇,前后费时20年。1976年周总理去世.四人帮限制对他的悼念。国内既无碑又无纪念活动.甚至还不能发表纪念文章。直到1978年北京才在历史博物馆搞了第一个周恩来生平展。我当时在太原工作,专程到北京看展览.详细摘记后发表了一篇千字短文:《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后来,关于周恩来的资料逐渐公布,然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拉网阅读,包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生平.报刊上记录的他周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相似文献   
947.
今年6月18日,是设立重庆直辖市10周年纪念日。《党员文摘》在第6期“神州潮”栏目中刊登的《直辖长歌:重庆演绎10年之变》一文.是献给读者认识新重庆的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948.
《台声》2010,(6):82-83
2007年5月,本刊曾刊登亲历北京台湾会馆房产解决问题的老台胞陈炳基先生口述回忆文章。现将当年口述一文录于此,以纪念北京台湾会馆重张。并再次致谢曾为北京台湾会馆产权归属努力过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949.
刘子倩 《廉政瞭望》2010,(12):40-41
广东英德因教育局长腐败案牵出百名校长自首事件。这其中既有“法不责众”的无奈,更有教育系统流行“吃回扣”的困扰。  相似文献   
95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返乡农民工择业及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大难题关系到一个地方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政和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当作“民心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