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近年来,国内就有关阿尔都塞的认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症候阅读法、问题式、断裂说、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反经验主义等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将人们对阿尔都塞的研究引向纵深方向。  相似文献   
222.
陕甘宁边区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陕甘宁边区和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都没有在物质关系上接续到新中国建立后,影响立法和最高司法机关。马锡五审判方式难以被界定为诉讼调解。对当代司法制度传承具有实在影响力的是华北人民政府时期和其前驱晋察冀边区的司法。由彭真作为这一连接谱系主线的中国司法制度传承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影响了当代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23.
城乡社会断裂的发生逻辑及其和谐政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财政的视角探讨了城乡社会断裂的发生逻辑,认为重城轻乡、挖乡补城的二元财政政策是造成断裂的主要原因。就和谐城乡社会的政策,笔者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转变乡级政府职能,都属于治标之策,而保证农民在财政政策中的话语权,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财政支持力度,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24.
张彦 《前沿》2006,(6):56-58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民营经济可以说汇聚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中的各种矛盾。回顾这段历史,解读这段历程,我们可以对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也促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225.
韩晓东 《传承》2006,(2):8-11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即便是“躲债七天”的杨白劳,也得“回家来”,并且虽然“钱少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以至于躲债的杨白劳甘冒被抓的风险也一定要回家来?其实,杨白劳不但欠黄世仁的债,他同样还欠“年”一个“债”。前一个债务是有形的,可以量化,亦是能够暂且欠一欠、躲一躲的;后一个无形的债务则既不可量化,又不能拖欠和躲避。非独杨白劳,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或曰华人)都欠“年”一个“债”。这个“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尽管春节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相似文献   
226.
国语 《党建文汇》2007,(8):37-37
“私了”吃了亏全某是福建省泰宁县某镇一普通农民,2006年3月29日,他在邵武市某建筑工地挖地基时,一面墙轰然倒下,全某躲避不及被压在下面,造成右手骨骨折,腰脊椎断裂,胸肋骨断裂两根。全莱住院治疗了4个月,花去4.6万余元。出院后,全某向老板吴某提出支付医疗费及误工补偿等费用要求,  相似文献   
227.
社会上流行的对教育的迷信和崇拜,按照传统的教育经济学和心理学来解释,已经不能自圆其说,需要从更深层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来探索.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福利水平低,刺激了人们通过教育获得安全感的需要;职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和片面的人才观,加剧了就业压力和对文凭的崇拜;中产阶层力量的弱小,贫富悬殊的社会结构强化了教育的分流功能,激化了教育内部的升学竞争;城乡之间严重的不均衡发展,造成深刻的结构性断裂,阻碍了流动意愿和就业压力的释放.走出教育崇拜,我们寄希望于现代化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应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28.
刘传明  林奇富 《国际展望》2023,(1):82-95+156
当前,民粹主义的兴起对代议制民主形成了较大冲击,是欧美国家民主政治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代表性断裂是政治代表体制与民众之间出现的政治裂隙与信任危机,体现了公共政策与民众诉求的一致程度,英、美、法等发达国家民粹主义的兴起即为代表性断裂的结果。民众分化导致民意整合难度加大,代表日益服从国家的逻辑引起代表自主性增强,选举的问责功能失灵导致代议民主运行机制异化以及精英集团利益关系逐渐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代表性的断裂。这不仅会瓦解传统的政治代表体制,使民主政治沦为精英政治,而且会造成政治失序和社会混乱。弥合代表性断裂,既应重视民意,尊重民意,注重对民意的回应;也应避免落入民意政治的窠臼。各国应追求民主政治而非民意政治;应在重视民意的基础上以理性制衡民主,而不是对所谓民意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229.
稳定的自我认同有助于维持身份叙事的连贯性,具有索引功能的身份指称是身份认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以吉登斯现代性与身份认同理论为视角,对近年来青年人高频使用的自我指称进行互文性观照,有助于观察现代性工具体系运作下青年自我认同及叙事的断裂与重构。研究发现,当现代性各类风险阻断青年人自我叙事的内在连贯性,已有的自我指称无法继续承担“使生平叙事前后一致”的索引功能并引发认同焦虑时,青年人基于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反身性思考,通过各类身份指称再生产的话语实践,修正自我行动与个人成长叙事,重新规划内在发展轨迹,进而重建其自我认同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230.
城市治理体制的变迁集中展示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单位体制、街道体制和社区体制的梳理,发现影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延续要素包括政治教化的观念制度、柔性渗透的权力体系以及快速高效的动员机制,断裂要素包括单向强制的社会沟通、国家控制的资源调配以及情感纽带的空间格局。在两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呈现出“国家吸纳社会”的特征,具体包括与国家总体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与规范,与国家总体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国家参与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民主协商,国家引导下的城市基层社会力量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