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新词新知     
《时事报告》2010,(6):68-69
当前形形色色的收入可以用白色、黑色、灰色、血色、金色等5种颜色来进行概括,这5种“颜色收入”既相对独立,也有交叉的地方。  相似文献   
52.
新词新知     
《时事报告》2010,(7):68-69
第五能源 国际上已公认“节能”是除石油、煤炭、水能、核能等四种主要能源以外的第五种能源。例如日本在最耗费能源的高大建筑物上大量采用节能材料,他们广泛采用一种可过滤太阳辐射的玻璃涂料,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53.
<正>如今,"达人"一词在网上很热,其实,它很早就在汉语中出现了。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通达事理之人,如: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左传·昭公七年》)二是豁达豪放之人,如: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汉·贾谊《鹏鸟赋》)三是显贵之人,如: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相似文献   
54.
<正>在现代汉语中,"咖"有两个读音:一为ga,比如"咖喱";二为ka,比如"咖啡"。这两种读法的"咖"都是音译用字,没有实际意义。然而近年来,"咖"字又添新义。例如:(1)冯小刚贺岁剧《私人订制》来袭,葛优王宝强大咖加盟。(《北京晚报》,2013年9月26日)(2)《亚当斯一家》内地首演,怪咖家族遇上麻瓜一家。(《深圳晚报》,2013年7月19日)这些标题中的"咖"都读作ka,  相似文献   
55.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56.
马加力 《半月谈》2005,(8):83-8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南亚四国之行.使世界对中国与南亚合作尤其是中印合作的蓬勃发展势头有了新的认识。CHINDIA.一个由中国和印度国名英文拼写合成的新词在媒体迅速流行.这是一个寄托了两个人口大国和平合作理想的新词。媒体认为.如果中国与南亚能将这种和平合作的势头保持下去.亚洲将进入“双引擎”发展时代,而世界也将迎来“亚洲的世纪”。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急剧变化,一批又一新词新语应运而生。如此一来使得汉语新词翻译研究成为学界一个新的热点,汉语新词新语翻译实践也就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的汉语新词新语翻译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具体实例,就汉英新词新语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8.
陈元 《法国研究》2014,(2):86-89
本文从法语混成字的构成特征、历史渊源和创新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法语构词中这一普遍存在的既有趣又有特色的现象。这一论述一方面说明了混成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另一方面说明了它在当代法语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即为法语的词汇的丰富和演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9.
于子珍 《工会博览》2013,(35):33-34
“灰色技能”一词早在2007年就进入教育部公布的汉语新词,主要指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毕业前专门修习《厚黑学》、喝酒唱歌等技能。也指某些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诸如喝酒、搓麻将、打牌、唱歌等“特殊技能”。实际上,不仅求职中,在职场竞争中也有一些员工苦练“灰色技能”以期获得机会。当然,也有人对此十分鄙视,将其视为歪门邪道,对其猛烈抨击。不过,相比于“灰色技能”,有识之士指出,一些人在面对职场竞争时产生的“灰色心理”,才是更值得社会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60.
国际化语境下,汉语母语者仍以取象思维创造和使用着汉语新词。表现为:有的自造 洋泾浜英语词,再全词改用汉字;有的先意译英语前缀为汉语类前缀,再谐音取象、比喻取象,把带 前缀的外来词变为纯粹的汉语词;有的先将英语词意译为汉语语素,并使其成为类后缀,再调动汉 字汉语取象系统,以比喻取象,创造出一系列类似结构的汉语词;还有大量涌现的字母词,其中虽 只有少部分是“字母+ 汉字”式,但却表现出汉语母语者顽强的取象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