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诗缘相投的闻一多和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曾一起切磋诗艺,共同倡导新诗格律理论,并创作了大量的新格律诗,进而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新格律诗派,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新时代。但是,他们的新诗格律理论与创作却又显示出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诗学价值,从不同的方面为新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2.
李卫涛 《理论学刊》2004,4(12):111-113
学界一般认为 ,黄遵宪的诗学实践是五四新诗的过渡或者起源。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通过在近现代语言文化断裂背景上对二者的比较 ,认为黄遵宪的诗学革命和实践与新诗的发生是两种不同路向上的诗歌变革 ,不宜定位为直接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43.
作为 2 0世纪初中国新诗运动的“殿军” ,宗白华“形”“质”不分的新诗意境创构理论及其对于诗人人格的修养要求 ,体现了辩证的艺术精神 ,对新诗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小诗创作则意象新颖、风格独标 ,在理智的清醒与深邃中呈露着情绪的纯真与感动 ,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44.
王珂 《思想战线》2003,29(3):74-78
英美意象派诗歌及自由诗革命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意象派诗歌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歌运动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而处于"五四"激进时代的新诗人对意象派诗歌和自由诗革命的误读,特别是对意象派诗歌诗体的自由化和内容的平民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新诗的过度自由化、散文化,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不仅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到了新诗草创时诗的形态、体式及初期新诗的文体特征、文体价值,甚至整个新诗历史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45.
现代古典诗派是介乎新旧之间的诗人群落。他们不乏自己的"新诗"愿景,但这种愿景深受古典"文"传统的制约:以"音节"为文体规训,追求"新诗"的普遍形式;以"文字型文学"为标准,批评"语言型文学"白话新诗等,并由此形成了其强烈的文化本位观念、强固的"中文"意识以及诗学排外心理。"文"传统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打开传统门窗的同时,也阻塞了通往未来的道路。新诗建构需要一次继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的新综合。  相似文献   
46.
尹湘玲 《东南亚》2006,(2):44-52
20世纪对于缅甸文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期间,缅甸文学真正冲破了近千年的古典模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缅甸文学真正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形成了国内外各民族文学对流、互补与融合的格局。作为缅甸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分,又是在民族艺术创作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诗歌,  相似文献   
47.
48.
1921年,19岁的诗人汪静之写了一首题为《天亮之前》的新诗,收录在他的诗集《蕙的风》里。诗中这样写道: 黑夜赶走了太阳, 霸占了一切。 世界沉沉如死, 被统治于黑夜。  相似文献   
49.
新诗音韵美的建设是新诗发展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月派的新诗格律化的探索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格律理论主张的提出,还是格律实践,无论是对于西文诗格律形式的借鉴,还是处理音韵和意蕴的关系,白话语言特性都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可见新诗的格律建设必须建立在对于白话语言特性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这一结论的揭示对于认识新诗的发展规律和动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新千年随想     
徐良平 《心桥》2000,(1):4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