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新观念、新理论已成为教师教学的指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在课堂内外成为主流,教学过程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此,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小学传统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到了一个攻坚阶段,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特别是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明显不适应。究其根由,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本文从新课程基本理念出发,论述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确立的“八种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党群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等诸因素。学校党群组织的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它的管理重在人。它靠凝聚、引导、支持、激励等方式,用参与、推进、保证监督等手段,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从而服务新课程。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也指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开辟一片创新的天地,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形成人的创新能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为核心理念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实施,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倍感亲切和珍贵。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终身性是“教学做合一”理论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科学内涵,它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贾小东 《世纪桥》2007,(4):155-156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迫切需要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保证从源头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就在这种改革洪流中应运而生,它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准则。要实施数学新课程改革,首先就得准确解读《课标》,充分理解《课标》精神。下面谈谈我对《课标》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也在逐步完善。新课标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过程体验,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学习机会。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贯穿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一)亲身感受性强体验式的学习要求学习的主体真实的,亲自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得到感同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呼唤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在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时代口号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新课程历史教学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孙呈健  刘世刚 《工会论坛》2007,13(3):147-147
适应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建立“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观,探索“综合、拓展、开放”的课程与教材观,培养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成果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的。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相合作的一项活动,仅仅有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只有教师问题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