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以校为本的教研,即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都作为研究的对象。学校是校本研究的阵地。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力.教研组是校本研究的依托,由此而产生一种校园文化,就是校本研究文化。  相似文献   
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知、情、意、性,净化心灵和塑造人格,提高素质,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德育不是单一、孤立的模式,而是和各学科教学相互整合、  相似文献   
203.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交往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形式是对话。叶澜教授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交往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倾听和应答。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探索课堂倾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地积极实施新课改,到处呈现出美丽的课改风景。但由于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不准确、领会不到位,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我们的教学行为常常出现偏差,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好看的形式却忽视了最宝贵的东西──"有  相似文献   
205.
一、研究的背景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许多学校创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山西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式发展大课堂",江苏东庐中学的"学案导学法"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从宏观方面关注整个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而对于从微观方面关注具体习题课教学模式探索不是太多,尤其那些生源素质不太高的学校来说,学生对于习  相似文献   
206.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即课程"的理念,积极呼唤广大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行动变革,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学行为的惯性,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与新课程理念存在较大的差距。本研究小组就是针对现行政治课教材需要教师积极建设教学内容,以有力突出  相似文献   
207.
新课程改革十年来,"用教材教"的理念渐入人心。广大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活动。但从操作层面来看,部分教师仍然没有领会课标精神,更没有吃透教材,随意加工处理教  相似文献   
208.
新课程在我省实施已近六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但是,令人忧虑的是,我们的课堂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提高。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教师,要想自己的课堂有效而不哗众,简约而不简单,合理巧妙地优化教学资源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师者,炼其术,方能善其事"。笔者作为一名伴随着新课程成长的一线教师,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且行且思。现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谈谈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该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9.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应该说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也在悄悄发生着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原有的那种单一被动、陈旧落后的学习方式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新课程改革所期盼的旨在  相似文献   
210.
《红旗文稿》2012,(3):41
呼和浩特市第38中学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2009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年终督导考核中,学校荣获教育工作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