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其中探究性是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在这一教学理念和实践范式下,  相似文献   
32.
刘芳 《世纪桥》2009,(19):141-141,152
现在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有的工作、学习、生活都被赋予鲜明的网络特色。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综合素质在语文数字化学习中得到较好的发展,构建语文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3.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理想课堂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4.
《山西政报》2010,(1):F0002-F0002
临汾一中历史悠久,始建于1896年.其前身是晋山书院。同年扩建为平阳中学堂,其后几经更名,1913年更名为省立第六中学,1934年改名为省立临汾中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1980年被认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2004年被认定为省首批示范高中,2008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基地校”。  相似文献   
35.
刘国雄  程斌 《学习月刊》2010,(2):111-11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较大的课程管理权,制订课程计划.指导学生选课,认定学生学分.自主开发课程等.都是伴随新课程实施出现的新生事物.进入新课程以来.赤壁市不断探索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初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6.
马琳 《学理论》2010,(22):290-29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急需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有效课堂教学的创设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首选方法,一节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是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需要完成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更应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能,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应该说,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38.
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多元的综合,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不断负载着新的内涵的发展性概念。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角色,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塑造与再定位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应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把握教育发展脉搏;另一方面,教师更应成为反思者,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9.
王素梅 《学习月刊》2009,(18):99-99
今年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笔者对新教材学习整理后,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0.
黄霁 《当代广西》2008,(3):50-50
课堂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和谐的、充实的。目前,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让40分钟变得更加充实、和谐、精彩,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充实地走进课堂,把每一堂课上好,上得精彩,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