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81篇
中国共产党   546篇
中国政治   536篇
政治理论   278篇
综合类   4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司法行政方法论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展开,并且同一标准下,各层面对该领域的考察是穷尽的、无遗漏的,且事实上同人类理智构造的三重理性相契合,这三重理性分别是逻辑理性指导下的逻辑推导、实践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推导和价值理性指导下的价值推导。  相似文献   
842.
843.
周光权规范违反说给规范下了一个雅科布斯式的定义,却赋予它日本学者式的内容,从而导致其内涵混乱;法益侵害说、规范违反说的对立与方法一元论、二元论的对立无关;是采取法益侵害说还是规范违反说,主要取决于一国宪法的价值观,而不是国民的规范意识。我国人权保障的宪法价值观内在地需要法益侵害说,而不是规范违反说。  相似文献   
844.
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既受国外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影响,也源自中国都市化进程的驱使。中国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期间,都市人类学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使学科体系日渐完善。研究主题涉及学科理论与方法思考、城市人群研究、乡村都市化研究、城市化问题研究等,呈现多元化特点,也凸显了中国研究的特色。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内容在延续,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在继承中有反思、批判,未来既要传承,也要创新。都市人类学在未来仍然需要继续推进传统研究,同时,要注意把握新时代都市化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使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845.
陈玥衣 《世纪桥》2024,(2):47-50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灵魂,具有鲜明的方法论特征,贯穿于经典著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始终。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要回归到党的基础理论,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追寻历史血脉的思想逻辑,领会经典文本的思想精髓。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县级党委工作就要从经典著作中继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关键要解决好核心的“人”和“事”的问题,厘清“实事”,善于“求是”。  相似文献   
846.
关于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论是毛泽东哲学的核心,是解决矛盾的主体性辩证法。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是“任务”和“方法”的关系,包括任务和方法、认识和运用两个螺旋,而以一般和个别的结合为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同样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的总结。  相似文献   
847.
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开拓者研究和运用管理创新一般是从管理创新的本质、机制、动力等方面来研究和运用的。文章试图开辟另一视角,在尊重、承认管理创新规律的基础之上,反思其功能,探讨管理创新的作用、地位和价值评价。运用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方法对这些方面给出确切的理性规定。希望达到方法论的高度对具体操作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48.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崭新论断 ,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精辟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 ,凸显出理论和实践的辩证互动关系 ,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高度自觉自为。  相似文献   
849.
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光权 《中外法学》2012,(2):225-249
客观归责理论和相当因果关系说都是实质的归责理论,它们都要解决把结果视作谁的"作品"的问题。如果仅仅考虑个案处理,即便不采用客观归责理论,单纯运用条件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疑难案件也能够得到处理。但是,相当因果关系说在方法论上有诸多缺陷,而客观归责理论在方法论上的优势非常明显:用多重规则确保检验时没有遗漏;建立正面判断和反向检验交互进行的检验标准;展示一般预防的刑罚效果;凸显评价的层次性、充分性;确保刑法判断的客观化。我国刑法学者否认客观归责理论,主张在因果关系判断时采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再通过故意、过失限定归责范围的观点,貌似有理,但在方法论上存在根本的错误。如果在进行客观归责判断时,根据一定的检验标准,根本就不需要将某个后果这一"杰作"算到行为人头上,也就没有追问其有无罪责的必要性、可能性。客观归责理论主张对故意犯、过失犯的认定,可以将原本就应该放在构成要件符合性阶段考虑,但过去一直被错误地置于责任中分析的要素提早到客观归责来思考,使之实现犯罪判断要素的正确"归位"。因此,客观归责理论只是强调客观判断必须优先进行,不会模糊三阶层理论。如果充分认识到客观归责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独特意义,同时,为了确保司法上不出错,肯定客观归责理论,并将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内容融入客观归责中,就是我国刑法理论未来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