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1年12月1日,林海音以83岁高龄在台北去世.这位曾以《城南旧事》等佳作名扬海峡两岸文坛的著名作家.也是一个著名编辑家和出版家。目前,笔者与她的女儿夏祖丽相遇.听她讲述了母亲的故事:从“城南”走来的林海音坚韧自强.是职业女性中的佼佼者.同时善良宽容.  相似文献   
12.
城南旧事     
《台声》2010,(7):82-85
京城牙医 馆关于陈顺龙牙医馆的资料并不多,本刊特将陈春瑞先生回忆祖父陈顺龙的文章刊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每当这首悠扬的歌曲响起,人们就会想起那部永远经典的电影——《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吴贻弓于1982年的作品,它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表现童年往事的影片。吴贻弓运用蕴藉、清新、婉约、淡雅的散文风格。  相似文献   
14.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语话表达方式.著名的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成名作<城南旧事>中成功地运用了儿童视角给予作品中的人物以人性的观照.作者融合了现代小说中的"向外看"和"向内看"这两种儿童视角类型,同时又使用了准儿童视角来表达其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多重感受.  相似文献   
15.
李棉管  覃志庆 《公共管理学报》2023,(4):134-146+174-175
经典科层制理论将科层制的非人格化视为原则性预设和重要美德,这一预设在理论和经验层面上均激发了大量的讨论。“新官不理旧事”是科层制人格化的具体表现。H镇的案例表明,面对前任官员强力推进的征地安置工作,继任官员采取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和“能压就压”的回避拖延策略,最终导致了基层科层任务的“烂尾”。“权力的基层脱域”能为H镇“新官不理旧事”的发生逻辑提供一定的解释。“权力的基层脱域”由组织目标的个体化、执行程序的情境化和组织问责的模糊化三个要素共同促成,正是以上三个要素使得经典科层制的三大假设遭受挑战,基层科层制的人格化就此发生。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中,对基层治理体系及其运作过程的深入考察和反思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城南旧事》与《吉祥时光》的具体文本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变迁给父亲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对两部小说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探讨描述,论文指出:《城南旧事》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追忆父亲的眷恋中仍有着“审父”情结;《吉祥时光》中的父亲形象,是作家文化寻根过程中寻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现在已处于二十一世纪的多元文化浪潮之下,作者亚光创作《野猫冲旧事》这部长篇小说时依然是运用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到叙事结构上,基本上承继了传统的创作模式。叙事时间上看,文本情节的发展从整体上严格遵循着客观时间的流动,勾勒.出了那个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8.
1963年,谢铁骊执导的电影《早春二月》以及1982年吴贻弓执导的电影《城南旧事》,都选择了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作为主题曲。人们聆听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凄美旋律,禁不住会产生一种悲怆的伤感与共鸣。同时,也让人们对词作者之其人其事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台声》2002,(1):8-8
以《城南旧事》而震动读者的心的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先生于2001年12月1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3岁。为了缅怀林海音先生,由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林海音先生追思会”,12月7日上午9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多功能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全国台联副会长苏民生及在京台胞、文化界人士、林海音亲属与好友等近百人出席了“追思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主持了“追思会”。)北京举行“林海音先生追思会”@杨帆  相似文献   
20.
半瞎堂旧事     
题梅上世纪50年代末的某严寒冬日,被遣劳动于某山坳。虽是冷雪皑皑,却在荒枯的雪草丛中见孤独野梅一株,傲雪而立并绽开淡淡素梅几朵。当时寒雪封野,万物萧疏,而山梅却生机勃然,令褴褛似丐的我,不无感慨并欲以此梅入画,遂拾一枯落树枝,在一角雪野的冻土上,简略十数笔,画出冬梅之抖擞与坦然形象。张望四野无人,便灵感一动,在野梅下用枯枝所写的野梅图边"跋"诗两行:老梅枯枝梅几点,独对苦寒还梦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