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课堂是司晋督警训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决定司晋督警训的质量.目前在如何认识和处理课堂的效率与效益、教学内容的能用与实用和授课方法的传承与创新之关系上,许多教师还存在着较明显的"困惑",直接影响了课堂授课质量和效果.摆脱"困惑"还有赖于在课堂效益观念、提高课堂知识含量和优化课堂授课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2.
三家分晋,魏国首先任用李悝变法革新。李悝是名儒子夏的门生,法家始祖。他的成功变法,揭开了战国变法运动的序幕,自此,各个诸侯国纷纷变法求强国。李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使中国社会由奴隶贵族世袭制度成功转型到中国封建制 相似文献
6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内有三所本科院校,即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地理位置相近、人才培养目标相近和黄河金三角长期合作的经验积累为三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从宏观上来讲,政府推动与机构建设分别是三校合作的前提和保证;从微观上来讲,三校可以从师资资源共享、图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共享共建、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64.
65.
在那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伴随着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激励人民群众投身抗战的优秀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作为中华民族的战斗号角,从汾河岸畔唱响神州大地,鼓舞着八路军将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与马彦祥、塞克、聂绀弩、崔嵬、欧阳山尊、刘白羽、宋之的等一批著名艺术家组成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由上海出发,奔赴华北抗日前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们一边宣传,一边行进,先后途经沪宁、陇海和同蒲铁路,于1937年秋 相似文献
66.
晋国在穆侯之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武公夺嫡、献公逐群公子等事件,虽然损害了晋国的宗法制度,但是晋国公室仍然倾向于让嫡长子继承君位。一直运行的太子制度,让嫡长子继承保持着合法化的形式,同时以教育和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保障太子的继承权。晋侯的叔侄是君位最有威胁的争夺者,驱逐群公子的用意在于将他们排除在继承范围之外,保障嫡长子的继承权。但是宗法制度的破坏,最终使卿族权臣对嫡长子继承的干扰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7.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运用群众观点,依靠群众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党和人民的革命理想推向前进。张闻天曾说:“要实现革命的理想,一定要依靠于一定的社会力量,这社会的力量就是千千万万的群众。”“接触实际,联系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群众是革命力量的不竭源泉”张闻天是比较系统地论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8.
通观《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其关于用人标准的理论,在叙述三家分晋的事件之后,追述了五十年前三家灭智伯之事,并由此引发了一段长篇的关于才德关系的议论。 相似文献
69.
三国、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时期,原“西南夷”地区的益州、永昌、样舸、朱提(东汉犍为属国)等郡,在史书记载上被称之为“南中”。《三国志》中多次出现“南中”二字。史籍记载上所称的“南中”,主要包括今云南省并至黔西和川西南部分地区(越裔郡)。 相似文献
70.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字安世,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而成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国号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溶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中国。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发展生产,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颁行的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使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