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92篇
中国政治   88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82年,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这是一个过渡性组织,但因其是诸多重量级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存在到1992年,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开国一代领导人们,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线,完成了执政党中央机构的年轻化。  相似文献   
52.
“躬于福地享高龄,人在晚年逢盛世”,这是惠来县葵潭镇青坑村敬老院大门的一副横批为“幸福晚年”的对联。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元旦期间,青坑村14位孤寡老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建成的敬老院。青坑村是一个偏僻山村,只有650户3600多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一些家庭贫穷的年青人一直讨不到老婆,到如今,村里有30多位60岁以上的“单身哥”,零星居住在祖辈留下来的土角厝,一直依靠民政部门的救济过日子。  相似文献   
53.
周贤奇 《党史纵横》2009,(12):39-40,56
杨秀峰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公众传颂的共产党员的楷模。在杨老晚年,有幸在他身边工作,耳濡目染,对他崇高的思想和情操有更直接的感知,使我终生难忘。每当回忆起那一件件难以忘却的往事,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振奋的情景,就仿佛杨老仍然活在我们中间。时间流逝,往事悠悠!  相似文献   
54.
冯都 《传承》2008,(19):22-23
宋庆龄是中国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称为"国之瑰宝"。她晚年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爱,是她一生的写照。两袖清风为政廉洁早年宋家为宋庆龄在庐山修建了一幢别墅。1953年7月,她来到阔别18年的庐山后,看到旧居满意地说:"我这幢房子保护得很好,现在解放了,我决定将此房交给国家,由庐山管理局统管,  相似文献   
55.
《同舟共进》2008,(2):5-5
时下的中国,"穷人"和"富人"渐成刺目的字眼,这源于贫富差距拉大的严峻现实。由改革开放前的绝对贫困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共同富裕",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已跨越无数险滩,但前面仍有重重难关。邓小平晚年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贫富"问题正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6.
1918年深秋,梁济先生要出门,遇到儿子梁漱溟,此时,梁漱溟已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印度哲学概论”、“儒学哲学”课程的老师。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能好就好!……”说罢梁济就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57.
冯都 《世纪风采》2007,(12):6-8
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同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称为“国之瑰宝”。她晚年把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人民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58.
胡绳晚年关于中间势力的论述颇具特色,也很有新意。它不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五四”后30年的历史发展和正确看待今天的现实政治生活极富启迪意义,而且,由于它真正复归了历史的实际,为研究“五四”后30年历史的打开了眼界,摆脱了单调、僵硬的老框框,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又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9.
陈独秀晚年在四川江津时,结识了一位小他20多岁的朋友——台静农,两人交往甚密,有大量来往书信,这为研究陈独秀晚年境况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0.
《廉政瞭望》2010,(16):32-33
2010年7月30日,一代大家、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以98岁高龄告别人世。晚年的钱伟长,心系教育,心忧天下,忠言谏言如鲠在喉不得不发。“两个着急”、“三个反对”、拆掉“四堵墙”……一系列行动和言论所勾勒的,是这位老科学家对国家、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眷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