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他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在智育上,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强调智育的实效性,反对空虚的经院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这些都是洛克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德育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毛泽东同志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在当前中学的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德育工作者往往将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美育的鹄的     
美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补缺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审美的自由对个体理性的诞生作出启示;以审美的自由尤其是感性的自由对异化人的理性作出反应;以审美的自由和超越性启示人对意义的追寻,从而摆脱利欲界的桎梏,超越有限而走向无限。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很多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摸索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以智育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题海战术、扼杀学生个性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将对新课程改革带来消极的影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1996年7月19日向文部大臣提交了一份咨询报告,指出要把“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日本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1999年。我国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两国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分别提出了各自国家未来教育的改革目标,日本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力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题,我国则将推行素质教育列为教育的发展方向。“生存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内涵是否一致?日本提出这种改革目标的国内外背景是怎样的呢?我们能否从日本培养“生存能力”的改革措施中获得一些启发呢?针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相当重要,良好的小学教育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匪浅,本文着重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阐述小学教师应如何开展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和谐教育应该是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整合。德育是“神经元”,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智育解决的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问题;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观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完善形成和谐之美。重视科学的途径,忽视了艺术的途径,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协商论坛》2012,(4):30-30
饮食行为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其意义已经不亚于智育、体育,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健康,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出路。而目前,我国饮食行为教育几乎空白。因此,对青少年除了要进行德、智、体教育外,还应在其成长阶段注重饮食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育和智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两大核心,是学生是否成才的两大衡量指标。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德育起着定向和定性的作用,它保证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保证培养出来的人具有坚定正确的方向。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