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106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578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59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邓陕峡 《法学杂志》2016,(9):125-133
英国近年来以增加审判效率名义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法院系统效率的改革措施,诸如改革案件分配移送制度,废除了治安法院的移送审判听证,增设了答辩与案件管理听证,强化审前听证在案件管理和庭审准备方面的功能.通过上述措施,英国刑事庭前程序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程序分流机制和庭审准备机制,在兼顾司法公正与提高审判效率方面作用显著.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不仅要着眼刑事庭审程序,也要关注刑事庭前程序,尤其是庭前程序的分流功能与庭审准备功能.  相似文献   
102.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检察机关的创新之举,该制度在刚推出时引发了学界和舆论的争议.笔者从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非议的原因.在肯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同时,认为实践中该制度的伦理色彩过于浓重,应重塑其价值,即主要体现为实用性、观察性、有限性.最后,通过评析新刑诉法的相关规定,阐述制度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103.
【要点提示】人民法院在再审过程中查明原审诉讼为虚假诉讼,当事人申请撤回起诉的,应裁定不予准许,并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经查证确属虚假诉讼的,对其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应依法予以制裁。  相似文献   
104.
《浙江人大》2012,(Z1):87
1月初,网民"麦田"质疑韩寒有人代笔,随后又向韩寒致歉。之后,"打假名人"方舟子主动加入"混战",继续质疑韩寒的众多作品并非本人所写。"韩方之争"一时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1月29日,韩寒方面表示将正式起诉方舟子侵害名誉权。网民"石城客":在不短的历史长河里,止争息讼是不少国人的处世哲学,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但现在是法治时代,拿起法律武器并不  相似文献   
105.
黄志飞 《中国民政》2012,(12):52-52
江西省莲花县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以“指标代理法”为主体的农村低保评定体系,驱动指标代理评估、民主听证评议、二维分析排序“三驾马车”,有效提高农村低保“瞄准率”,促进了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6.
[事件回放]2007年5月,乐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7位副市长汇报工作思路,并邀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参加旁听。这种置监督工作于"阳光"之下的"人民听证",进一步加快了"透明人大"建设的步伐。从2007年到现在",人民听证"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规范的过程。刚开始实施时,由市人大常委会于年初、年中、年末召开3次专门的常委会,分别听取市政府副市长关于相关重大事项的情况报告,被外界形象地称为"一年三考副市长"。  相似文献   
107.
检察机关能动地运用检察权,可以适应社会情势的不断变化,更好地解决刑事纠纷,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能动检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基本目的和自由裁量权方面,和能动检察有着相当的契合.目的刑论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正当基础之一.总结司法实践,可以从适用条件和附加条件两方面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加以构建.为了防范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有必要从决定程序和救济程序的角度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20年代,起诉便宜主义逐渐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得到确认,也很快被民国立法者所接受。在民国刑事诉讼法上,微罪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集中体现,这项制度于1928年《刑事诉讼法》中首次得到确立,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在检察官作出微罪不起诉处分的考量因素和具体程序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但其适用范围则一直比较有限。在实践层面,微罪不起诉在民国时期的适用率始终偏低,因此很难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在我国,在长期的集权型政治体制和计划型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行政法失去了本身的监管政府、限制公权的意义,却成为政府的一种管理工具。相当多的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对行政程序法了解甚少,听证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服务型政府的逐渐建立。保障公众合法权益,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行政听证才得以慢慢产生并发展起来。在当代中国独特的国情下,我国行政处罚法中的听证程序有着许多旧体制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0.
王丽  唐姗姗 《方圆》2021,(5):26-32
把司法公平公正公示与众,让司法结果更容易被公众、当事人所理解和接受,增加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和认同感,增强了司法机关的权威性"今天检察官几句话就把俺14年想不通的事情解释清楚了,打开了俺的心结,感谢检察院专门为俺开这个听证会!"一场听证会后,山东省惠民县农民老韩说。老韩自己也没想到,14年前的一场意外车祸,不仅让他失去了儿子,也让他本人深陷上访的泥沼之中。更没有想到,检察院会专门为他举办一场听证,不仅他理解了这个案件处理的道理,也帮助他放下"前尘",重获心里的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