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106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578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59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政务     
《社会主义论坛》2007,(8):22-23
党政机关办公楼工程造价标准;重庆要求党政机关与社会团体彻底脱钩;成都试行并联行政审批制度;江西行政许可听证出新规;我国地方政府探索“柔性”管理改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32.
江苏省滨海县今年实行“民主弹劾干部制”规定。县乡人大代表和党员代表,可以联名对本单位内不称职的干部进行弹劾。凡工作打不开局面,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任务,单位或股室连  相似文献   
33.
朱芒 《法学研究》2003,(5):71-92
本文在分类整理上海市截至 2 0 0 0年 6月所发生的听证案件的基础上 ,通过“要件—效果”的关联框架 ,分析了听证过程中各方参与人的主张及其被接受的制度空间和机制 ,指出该制度除了具有被期待的合法性证明和权益维护等法定功能之外 ,至少在事实上还存在着纠纷解决的功能。文章最后就听证制度所具功能的发生空间作出了归纳。  相似文献   
34.
质疑的力量     
4月26日,北京就出租车调价举行听证会。25名听证代表中,14人赞成,2人总体赞成但持有保留意见,9人反对,这一结果似乎表明,将1.6元/公里车型租价调至2元/公里、同时取消燃油补助的调价方案,已经得到了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35.
行政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但目前我国行政听证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立足分析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就如何建立高质量的行政听证制度提出了相应对策:更新观念;构建关于听证制度的立法体系;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完善听证代表制度;完善听证笔录制度;加强对行政听证程序的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36.
《法庭内外》2007,(4):58-58
法官:我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最近,我得知公司董事长在去年私自以公司名义为另一企业担保,造成了公司158万元的损失。此前.公司其他股东都不知情,他的这个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必须经全体股东同意公司才可担保。请问.作为—名股东。我是否可以以个人名义状告董事长,要他赔偿公司损失?  相似文献   
37.
刑事公诉案件撤回起诉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撤回起诉权是公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在案件中运用撤回起诉权对刑事案件的诉 讼程序和实体判决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对刑事公诉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进行研究,分析了刑事公诉案件 撤回起诉的适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撤回起诉的法律后果,并对撤回起诉的规范适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8.
赵赟 《行政与法》2003,(3):31-33
WTO其本身是以强制性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目的是规范和约束成员国的政府行为。因此,“入世”对中国政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无论是依法行政,还是促进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及行政程序的公正性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听证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增强政府行为的可信性,转变行政行为的主观专断性与随意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应入世的要求,克服入世的挑战和冲击,应大力加强行政程序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9.
韩松  焦和平 《法学论坛》2006,21(5):73-79
我国《民法通则》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之一,于中断效力结束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就意味着对于经过诉讼由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所确认的民事权利的保护仍可以适用诉讼时效。但依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因起诉进入诉讼程序后应适用诉讼法上的期限制度,从而使《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的适用失去了可能。对这一矛盾的解决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采大陆法系各国民法的做法,取消民事诉讼法对申请强制执行期限的规定,统一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二是采取我国目前的做法,民法诉讼时效制度适用于当事人起诉前阶段,当事人起诉后则适用诉讼法上的期限制度,同时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的终结事由而不是中断事由。两种方案各有优点和不足,我国未来民法典对此应做出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