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0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09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257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36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来信     
徐昕 《南风窗》2014,(24):14-14
<正>①几年前某县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为了一件诉与不诉的案子,书记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检察院负责人表示找不到起诉的法律依据。书记听后厉声质问把这位负责人骂哭了。没多久这位负责人调到市上,也没多久书记也调离,又没多久书记锒铛入狱。曾有人说县委书记权力之大,除了军队与外交什么都不缺。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首先强调党要依宪依法治国。如果一个党委领导随意千预司法,肆意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绝不是坚持党的领导,而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思想。——水台明月(读第23期《在依法治国中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2.
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证研究发现,要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追求的繁简分流的价值目标,关键措施在于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扩张.但是检察机关的权力一扩张就容易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权和法院的审判权被架空,会导致被害人和被追诉人的合理权益受到威胁.因此,为规范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不起诉裁量权,我国应借鉴德国、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完善检察机关的外部与内部制约机制,加强律师对案件当事人的保护,构建事前异议、事后救济程序.以期检察机关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行使不起诉裁量权,真正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相似文献   
83.
附条件不起诉的实施效果与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司法分流和社会支持,解决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少年司法转介是社会工作转介方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有机结合.它既是司法过程中对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服务的一种方法和工作机制,又是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及社会支持体系化的制度保障.附条件不起诉过程中需要转介的服务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的委托照管、心理疏导、不良行为矫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和社会支持网络搭建等内容.少年司法转介的衔接机制由社会服务供求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服务信息移送、转介主体之间的协商、服务进展通报及服务效果反馈等环节构成.  相似文献   
84.
为充分发挥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一些地方检察机关主动延伸办案职能,尝试向涉案企业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以督促、引导和帮助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合规经营.对于这种具有推动企业合规功能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可以将其提炼为"企业合规检察建议".企业合规检察建议的推行,事实上让检察机关以监督者和把关者的角色介入企业合规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85.
论起诉便宜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诉便宜主义是在刑事诉讼中各种刑事政策权衡和增强诉讼效率的内容和要求之一,绝对的起诉法定主义已无法在各国刑事诉讼中实现。起诉便宜主义在各国刑事诉讼中都有直接的体现,在公诉时便宜起诉有各种相应约束机制,所以借鉴其合理内核对重塑我国刑事诉讼公诉裁量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传统民法通常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事由,最新的立法则将诉讼程序作为时效期间的中止事由。起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实质上仅仅涉及诉讼程序终止时没有做出实体性生效判决的情形,将诉讼程序作为中止事由,避免了过去将起诉作为中断事由引起的诸多不适当后果,并进一步加强了对权利人的保护。诉讼外请求不应当作为时效期间的中断事由,请求人在时效期间上的利益,可以通过将谈判磋商作为中止事由来保障。  相似文献   
87.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是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前提条件。对于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存在行为标准、结果标准以及混合标准等,运用这些标准对简单案件可以作出判断,对疑难案件却显得力不从心。裁量收缩论从被侵害法益的重要性、危险的可预见性、损害结果的可回避性以及行政保护的可期待性等方面对行政机关是否以及如何作为进行判断,能够兼顾行政裁量与保护义务、统筹事实因素与法律因素,是疑难案件中认定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理想工具。未来,应通过裁量收缩论的实体判断和程序展开,对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88.
国家刑事赔偿实质是对公权运作与私权维护关系的调整,但赔偿的必须是错案,必须以侵权事实发生和造成损失后果为前提.存疑不起诉案件既不是错案,也不存在侵权事实,不应引起刑事赔偿.对存疑不起诉案件应做到慎刑与慎赔的统一,否则就会造成法制和社会的不和谐,人权保障事业就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9.
张佳 《法制博览》2023,(20):30-32
2022年检察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共办理5150件企业合规案件,社会各界关注并认同企业合规改革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但我国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在适用过程中还存在对企业和涉罪责任人“双不起诉”、广泛适用于中小微企业而忽视大型企业适用、普遍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案件而忽视重罪案件的适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带来的理论争议和实践困境,本文对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案件范围两方面进行具体界定,以扩宽企业合规改革发挥作用的范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
民事小微公益诉讼案件可以采用诉前和解的方式处理。民事小微公益诉讼诉前和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分清是非、公开、审慎的原则来确定其适用的具体条件和内容,还应该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衔接,并处理好诉前公告等实践问题。在被告积极承担民事责任并弥补其所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应允许检察机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刑事诉讼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提出从轻、减轻量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