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检报 《政府法制》2012,(30):44-44
仓慈,三国时淮南人,曹魏太和年间任敦煌太守,安抚百姓、沟通西域,政绩卓著,深得敦煌以及西域各国百姓的爱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3,(7):44-44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少年便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20岁举孝廉为郎官,步入仕途。初任洛阳北部尉,后曾任顿丘令、济南相等职。为官不畏权贵,雷厉风行,有政治才干和魄力。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势力,此后讨董卓、灭袁绍,削平群雄,于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建都许都,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当时北方的实际统治者,为建立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建国 《中外法学》1994,(4):45-52,73
<正> 一、问题的提起 对于曹魏新律中的刑罚制度,《晋书·刑法志》所摘录的《魏律序》是这样说的:“改汉旧律不行于魏者皆除之。  相似文献   
14.
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党最有实践经验和最重要的优良传统之一 ,而且一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作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美德情操。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大兴勤俭之风 ,反对奢侈浪费、享乐主义 ,既是我国基本国情所要求 ,也是当前完成十六大确定的新任务 ,实现新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监察机构是国家机器自我调节的部分,体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精神。曹魏政权的监察制度在秦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御史台脱离少府,构成了一个超然于行政之外的新的监察体制,与尚书左丞、司隶校尉和校事一起构成了曹魏政权中央监察系统。监察系统的强化对当时曹魏整饬吏治、打击贪污、稳固中央政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内部系统的不甚完备、门阀势力的发展、封建皇权和礼教等外部动力的弱化等因素,监察执行的条件逐渐朝着不利方向转化,制度也就渐渐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兵团党校学报》2010,(1):2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考古学论坛”上,公布了中国2009年度的六项重要考古发现: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山东高青县陈庄村西周遗址、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  相似文献   
17.
张程 《法制博览》2008,(13):28-34
三国时期,魏、吴、蜀三国争战不休,最后的胜利者却是晋朝。曹魏为他人作嫁衣裳。司马家族在曹魏体内逐步摄取实际权力,最后取而代之。曹髦时期,司马昭的不臣之心,就已路人皆知。但即便是曹髦亲自提刀上阵,要诛杀司马昭,结果连宫门都还没出去,就在转瞬之间被司马家族的爪牙杀死。曹奂时期,司马炎几乎是按照曹丕设定的先例,重复了权臣受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飞 《党课》2013,(14):80-83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领导必须正确对待逆反意见——从诸葛亮“拒谏”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而他又本性谨惧,除失街手、兵屯渭南外等失误,像诸葛亮这样才能卓越的人,似乎无任何天性的弱点,可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呢?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后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不善于纳谏,不能正确对待逆反意见,以致作出多次错误决策,本文举几例:  相似文献   
20.
赵映林 《唯实》2021,(1):84-87
公元207年,27岁的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以为"兴汉"战略,可事与愿违, 27年后,诸葛亮赍志而殁,原因何在? 《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思考的结晶 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突出表现在他以弱小的蜀国雄视天下,北伐曹魏、东联孙吴,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