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人民检察院作为综治工作的专门机构,通过办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其所属的各个部门对此项工作都有所作为。但相对于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活动,参与综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效果、标准不明确,各项措施及责任还不够硬,有些还处于号召性和软约束状况;公、检、法、司在参与综治工作方面各自的职能衔接不清,也不规范;相互信息闭塞,缺少这方面的交流沟通;各部门拥有的大量预防犯罪信息资源未充分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外交转型的讨论日益增多,中国外交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也经常被提及。国外的研究存在一种观点:即中国外交正在变得强硬起来,出现一种“过度自信”(assettive)或非对抗性的过度自信外交。外界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中国从经济危机中快速恢复,原本谨滇、低调、规避责任、搭便车的中国正在寻求一种更加自信、傲慢、反对当前西方规则体系的对外行为,在许多领域提出自身的改革主张和政策建议并考验着美国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特殊时期,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当下,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局势、新变化、新挑战,有关是否以及如何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的思考引人关注。从自身的现实出发,中国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战略思想。韬光养晦并不意味着中国推卸责任,而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更加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起和平友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海内与海外》2021,(2):23-28
在京城里长大,生活了几十年,迷恋这里一切繁华和美好的我,从未料想过有一天会生活在异国乡村。只因多年前遇见了他一我的德国丈夫,随他来到德国乡村。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年复一年,生活中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让我领略了德国乡村的美好,尤其令我欣喜的是,在这里我也能为传播中国文化有所作为。纵然与祖国远隔万水千山,我总是感受到那千丝万缕的情思,将我和故土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围绕中国外交要不要继续坚持韬光养晦问题,国内学术界一直有争议。金融危机发生后,围绕要不要继续贯彻韬光养晦方略的争论尤其明显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明确主张淡化甚至放弃韬光养晦,侧重有所作为或谋求更大作为。在此背景下,中方较前强硬地回应奥巴马政府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喇嘛等消极动作,又引起国际社会非议。这说明,在中国实力地位增强的新形势下,要不要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略,已成为相当严肃和急需澄清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多旦 《青海检察》2000,(2):11-1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应当认清形势,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有所作为,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新 《现代领导》2008,(5):16-17
现在的“韬光养晦”与1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中国现在仍要保持相对低的姿态,和其他国家搞好合作。下一步世界上重大制度和秩序的调整改革都会要求中国参与,我们必须准备应对这个改变。  相似文献   
19.
李莉 《青年论坛》2006,3(1):18-20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它不是应对90年代初复杂国际局势的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我国长远利益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当前的新形势赋予了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更丰富的科学内涵、更坚实的客观依据、更迫切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矛盾_和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矛盾和冲突,并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和谐社会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如何使各社会阶层合理表达和实现利益的机制。在广大农民处于群体弱势的状况下,农民协会是表达和实现农民利益,实现利益均衡和调和矛盾的有效组织。如何在农民协会“应有所为而又难有所为”的困境中实现农民协会的有所作为,实现农民协会与县乡行政及其整个社会的共生、共益,对改善基层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