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1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148篇
世界政治   3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6014篇
中国共产党   1274篇
中国政治   2611篇
政治理论   736篇
综合类   215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975篇
  2011年   1074篇
  2010年   1057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983篇
  2006年   801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新加坡知识产权耗尽及平行进口体制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专利法和注册(外观)设计法 现行新加坡专利法(Patents Act)是于1995年2月23日生效的新专利法。在此之前,新加坡的专利法实质上隶属于英国的1977年专利法,在这一旧体制下,任何人如果希望就其发明在新加坡获得专利保护,必须先将其发明在英国申请获得专利,然后再将该英国专利在新加坡进行注册。现在,尽管原来的新加坡“英国专利注册法”已  相似文献   
182.
侵犯公民宪法权利争议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伟峰 《行政与法》2002,(12):59-60
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原则和实际需要出发,应对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作扩大解释,把侵犯公民宪法权利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和实定法上的依据,而且也符合宪法司法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3.
论文对当前社会福利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但在不同社会福利子系统中,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分担应有所侧重。社会福利应该走权利与义务适度结合的发展道路,即除为真正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午餐”外,应坚持社会福利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而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将社会福利视为一种社会投资,而不是经济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4.
《公民与法治》2005,(5):38-40
(五)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经济物质利益的权利。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看,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公民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  相似文献   
185.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6.
权利是它的所有者通过法律、道德、秩序或其他形式而获得的有利地位。实证性权利既包括制度性的经验事物如国家和契约,也包括观念性的现实事物如自由和习惯。由于无论国家还是契约,自由还是习惯,都有其不能脱离先在的权利来谈论的局限,因此,权利的来源往往被追溯到具有逻辑先在性的东西那里。传统自然法理论把自然权利看作是实证权利的前提,现代人权理论则否认有脱离制度安排的抽象权利。从地位而不是从来源出发来理解人权,是现代人权概念区别于传统自然权利概念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7.
"产权"概念是经济学和法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就经济学中的"产权"概念作回顾与比较,列举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提出从产权的分解和重组,从产权影响激励和行为,从产权方法和均衡条件等入手研究"产权"概念.  相似文献   
188.
代理,是发生在被代理人、代理人及第三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代理人依代理权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其权利义务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制度。据此我们可知,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代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进行的民事活动,其后果无论是合法的,对被代理人有利的,还是因代理人过错而造成的违法的或对被代理人不利的,都应由被代理人承担。这里暂且将此称为“有权代理”,那么,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其后果又  相似文献   
189.
何勤华 《中外法学》1992,(4):76-80,75
<正> 一在日本,对法律文化的内涵有多种理解,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将法律文化的核心归之于法律意识。这种以法律意识为核心的法律文化研究,勃兴于60年代。1967年出版了川岛武宜的《日本人的法律意识》(岩波书店),1968年和1970年,出版了小林直树的《日本人的宪法意识》(东京大学出版社)和上野裕久的《国民的宪法意识》(劲草书房),1971年,发表了千叶正士的《法律意识的比较研究》(载《法律时报》)。进入80年代后,又先后推出了村上淳一的"读[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岩波书店1983年)、大木  相似文献   
190.
夏勇 《中外法学》1985,(2):8-11
<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首先使用了"了解权"(The right toknow)一词,从此,在美国,"了解权"就被作为"保护和扩大‘出版自由’权利的理由"而广泛沿用。然而,了解权究竟是什么呢?哈罗德·克劳斯认为,了解权意味着"公共事务乃公众事务"。顿·丕姆则评论说,了解权是一个"以共含混不清而邀宠取胜的词藻。"有些学者曾试图从美国宪法及其第一条修正案的涵义中探寻了解权。当盖尔翰论证说了解权原则是"如此广远而玄妙以致于它不可能运用于裁决讼案"时,了解权就已经对法官的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