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134篇
工人农民   57篇
世界政治   4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7篇
法律   3393篇
中国共产党   2878篇
中国政治   4619篇
政治理论   1489篇
综合类   193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1328篇
  2013年   1151篇
  2012年   1237篇
  2011年   1328篇
  2010年   1293篇
  2009年   1133篇
  2008年   1219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公法思想和著述的核心是国家形象,国家作为抽象的概念,需要语言转介为话语实现其形象的感性把握。政治主体通过话语铺开权力实践逻辑的过程操持,进而通达集体利益实现的终极目的。时下,全球经济走势低迷,中国"迷中坚挺"为其握柄话语权力构建了利好的历史语境。"形合"西方话语权之表,"神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益,是中国共产党从"话语权力"让渡"话语权利"的公义之举,也是彰显中国共产党"和而不同"政治哲学理路的仁心之措。  相似文献   
282.
权力结构失衡是权力腐败的根源,集权体制是当前中国权力腐败的"总病根"。制约权力腐败,首先要构建理性的权力结构,以权制权,然后以权力结构理性助推包容性制度建构,用制度控权。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构建具有逻辑同构性:权力主体力量平衡既是权力结构理性的保障,又是包容性制度的核心。通过提升实际政治实力来带动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的构建。捋顺三者关系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283.
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所推行的行政改革导致这些国家的宪法在未经修改的情况下发生了巨大变迁。在民主制度方面,代议民主制转变为代议制民主、行政民主、社会民主并存的多重民主制。在人权制度方面,人权的核心内容由生存权演变为发展权,人权的义务主体从国家扩展到自治的社团。在权力制衡制度方面,国家层面的权力制衡转变为国家层面的权力制衡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制衡相结合的双重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284.
以权力制约权力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制约权力的公法模式并不充分,多元化的权力制约机制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循依法治国之道,实现社会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85.
关于增强人大监督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大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目前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不力的事实也无庸讳言。最有力的监督应该是权力对权力的监督,无权力的监督不仅是软弱的也是无效的。为此,必须保证人大实权,维护其监督权的权威性,重点解决制约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外部因素,并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86.
增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增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要求。依法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依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的能力,也就是执政党各级党组织及其干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执政的能力。增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依法执政能力是一个新的概念和命题,同时也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课题,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水平的核心要素。在路径选择上,增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增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全党…  相似文献   
287.
在中国的干部体系里,村干部原本算不上一级官,但他们手中又实实在在地握有一定的资源。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村干部极有可能将自己掌握的公共资源占为己有,使之成为他们权力寻租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现有乡镇3.9万多个,村民委员会20多万个,村官队伍多达100多万人。他们和9亿农民朝夕相处,既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又承担着组织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因此,村官腐败问题不应被忽视,而应当引起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村官腐败甚嚣尘上去年以来,媒体相继报道了一些“村官”腐败犯…  相似文献   
288.
福柯晚期演讲稿论述的治理技艺在掌舵人、牧羊人和经济人这三个譬喻中得到了典型呈现。航行譬喻既凸显他人治理的总体化、精细化、知识化等特征,也表明自我治理是通过诸方式达到对自我的掌控和回归。在与古希腊牧羊人譬喻的比较中,希伯来牧羊人譬喻强调牧羊人对羊群的勤勉、责任、付出,核心特点是“为了一个牺牲全体”的悖论,对个人由心灵到肉体的全方位考察在基督教中得以制度化和严苛化。治理技艺的现代化最初表现为“国家理性”,它无任何来世救赎与末世帝国的企盼,而是对内强调无限治安,对外提升国家竞争力。经济人譬喻则是自由主义兴起后的治理方式,个体不是出卖劳动者,而是自我投资者,主动追逐个人利益的主体是系统平衡的前提,因此必须尽量减少直接干预。福柯的每个譬喻既有鲜明的特征,也与其他治理技艺、传统的政治哲学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289.
吴向红 《法学》2006,(1):53-64
对中国法律传统中的遗失物制度细致分析表明: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古代遗失物制度既非以《周礼》为原型,亦非呈现某种波浪式的摇摆,却很符合直线———断裂的范式。支配着古人遗失物制度立法思想的是一个高度稳定的观念层:其核心是“失物返还”和“拾遗近盗”,对前者信心的崩溃则带来了明清律遗失物制度的戏剧性转折。理解古代遗失物制度的关键是“道不拾遗”的隐喻,正是这个神话,使古人把遗失物问题政治化了。从根本上说,中国古代遗失物制度的立法动机是维持秩序而非确立权利(物权)。在奇迹般的大化之境的背后,则是对全能全知的政治权力的渴望和信仰。  相似文献   
290.
基于信息技术的公民参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公民参与作为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1984年科学地预测到,信息时代的政治形式即“共同参与制”。在这种参与制下,政府原有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式被打破,平面化的结构取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