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81篇
中国共产党   594篇
中国政治   589篇
政治理论   140篇
综合类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燕明 《党建》2012,(6):31-3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部署,这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组织部门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走在前面、作出表率,就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崇高的文化追求,主动把文化建设融人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学习的宣言书、动员令,三者辩证统一,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提出了科学的目标体系。作为组织部门,要把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作为深化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契机,科学推进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03.
正"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体现了铁路企业的行业愿景、铁路干部职工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要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除了通过大力弘扬宣传教育,还需要每一位铁路干部职工自觉学习、深刻领会并主动践行,做到四个转化,使之真正成为巩固全路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坚定信念:新时期铁路精神转化为内心信念和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阶段,我们将新时期铁路精神  相似文献   
104.
新时期铁路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彰显时代对铁路工作和铁路队伍的要求和期盼,必须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引导,融入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努力使新时期铁路精神内化为干部职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05.
犍为作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要做强县域经济,必须立足优势,紧抓机遇,进一步完善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提升发展质量,在切实推进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夯实底部基础的科学道路上加力赶超。  相似文献   
106.
《前进论坛》2013,(4):26-27
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建议,自李汉秋起,在"两会"上被连续提了10年,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此提交相关议案、提案。在今年的"两会"上,龚建明委员、陈建国委员、郭新志代表、温建民委员等再一次提出建议。为什么要设立中华母亲节?中华母亲节又承载了怎样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记者就此采访了三位代表委员。  相似文献   
107.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得到了丰富实践和深入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任务不同,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初心"却始终未变。在当代中国,坚持生产实践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创新实践的同步推进是经济社会改革的方向,也是全方位践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政策鼓励下成长起来的一个有着自身特点的新社会阶层。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背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动态、特点和价值追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佛山地区的这一群体为观察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解读了当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三信"(信念、信心、信任)的现状以及"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心态;认为要寻求解决"小富即安、大富不安"问题的治本之道,不仅在于国家环境的和谐稳定、政府社会服务的提升,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更要以创新的内容、模式与方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引导,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9.
周尚君 《政府法制》2014,(12):20-21
作为一种思想追求,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来已久,从制度设计层面回溯,1954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第85条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整部宪法出现“平等”一共有7次。令人扼腕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人民内部”与“人民外部”的敌我矛盾被无限扩大化、泛化,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一重要的法治追求被抛到脑后,我们的社会也因此遭受重大创伤。  相似文献   
110.
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蕴含丰富,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结合中国实际,赋以人为本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它既是唯物史观的鲜明特征,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十八大报告的题中之义。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实践者和评价者,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