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雷 《前沿》2013,(18):178-179
色彩与构图是戏剧舞台设计中最具视觉传达功能的两种元素。舞台设计师对这两种元素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不但能使戏剧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更能够提高戏剧作品的审美意蕴与内在精神品质。本文从色彩与构图两方面探讨了戏剧舞台设计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正>(一)壁画是环境艺术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建筑、结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是一种材料艺术。壁画的制作过程就是相当程度上遵守建筑者和所有者的要求,把材料重新赋予人文特质的过程。因为这些客观的外在因素,壁画形成了其本体的构图组织方式:一、平面构图方式,即借鉴绘画语言的单层次构图方式;二、空间构图方式,又分为真实再现性空间构图方式如对场景的表现,和装饰性空间构图方式如变形、夸张、概括等手段的应用即是;三、片段构图方  相似文献   
13.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我想把这首诗用在当代著名牡丹画家刘红芳身上再贴切不过了,这不仅是因为诗中嵌有她的名字,更主要的是她笔下的牡丹凝香含情、典雅绝伦、醉人心魂,确有天下无双之娇容。刘红芳生于洛阳,长于洛阳,成名于京城。她天资聪颖,是一位既勤奋又有才华的青年女画家,在花鸟画中她专攻牡丹。由于她从小与牡丹一起成长,备  相似文献   
14.
王淑君 《检察风云》2008,(19):76-77
玉器的艺术价值,也就是玉器的审美价值,通俗地说,就是这件玉器漂亮不漂亮.玉器的艺术价值,是由它的形式美、装饰美、工艺美,甚至玉器的残缺美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在发展赤色邮政事业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过苏区艺术工作者的精心设计,发行了15枚不同面值的邮票,而闽西苏区先行发行了2枚赤色邮政邮票和1枚赤色邮政邮花。苏区邮票的构图艺术匠心独运,热情讴歌了苏维埃运动和对革命战争的必胜信念。中央苏区邮票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沟通了苏区之间及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了苏区军政机构和人民的邮件、物质往来和信息交流,促进了苏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有力推进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可通过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创作等手段使作品突出设计的内涵,让客观状态下的自然景观具有设计意味,把客观状态下的自然景观转向符号化、视觉化,从而为以后的设计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隔山 《党课》2007,(2):106-107
范宽是宋代的著名画家,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呼范宽。范宽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颇具独创性,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范宽的画初学前辈画家,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于是移居终南山,常常在山林中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画趣。他的绘画中的山水画以关陕一带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所画多是四面峻厚、挺拔雄伟的北方山岳。在构图上多以雄壮的巨峰为主,表现山川的全景,重山叠峰,草树蒙茸,山石坚硬,具有真实感。题材以行旅、待渡、渔舟等人物活动为主,穿插以寺庙、山居水亭、栈道等建筑物,为刻画华夏山河的真实形象,在笔墨技法和构图技巧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袁燕谊 《政法学刊》2001,18(2):84-85
摄影构图是照片表现力的关键,要拍摄制作出一张符合要求的刑事照片,除技术上的高标准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正确地运用摄影构图。在实际工作中,刑事照相中的摄影构图已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刑事照相的特点、刑事照相的取景构图处理及技巧等几个方面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发展阶段,两宋画坛人才济济,群星璀灿,画家画风各异,勇于探索,勤奋耕耘,硕果累累,对后世影响极大,值得后人关注。  相似文献   
20.
在美学视域内国画语言的研究和表达陷入了失语的境地。对绘画语言惯性程式的阐释应基于国画发展的自身状况而提出。对国画语言各要素的研究及其转型问题的探讨应立足于拓宽和延展美学研究的相关领域,并最终实现国画语言系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