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19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系统中的重要一极 ,是整个刑事法学所共同关注的理论课题。因此 ,刑事被害人理论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结构。刑事被害人理论的体系结构 ,应当以犯罪被害人学为前锋 ,以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为主体 ,以刑事执行法学为补充。当前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对刑事被害人缺乏应有的关注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体系因此尚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62.
不作为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局限于哲学因果关系的窠臼,其结论往往难以自圆其说.从规范刑法学的角度出发,借鉴客观归属论的框架,不作为的因果关系的构造模式为: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存在前提(刑法规范)--条件关系--危险增加--规范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63.
梁建东 《北京观察》2002,(12):12-15
关于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的谈论已不是最新的话题,并有不少文章从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构造等多方面对这种公共精神普遍缺失现象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解决途径,但明确将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的辨证关系,以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探索重树中国民众公共精神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4.
传闻证据与传来证据造两个概念来自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两者在外延、诉讼证明活动中所处之地位以及各自所被关注的证据属性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别。差别的背後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与职权主义诉讼构造的分野。具体而言,这种差别与封法庭审判的重视程度、裁判者的身份以及诉讼证明的真实观有关,语词上的区别只是表象。当前的证据立法中,可以考虑引入这些特定的法律用语,但更重要的是在立法中把握语词背后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65.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之一是股份制,股份制的资本结构特点和所有制性质是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财产来源的社会化、产权结构层次化、出资者责权有限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优势互补、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6.
在强调法治、人权的时代,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实践的效用来看,英美法国家“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大陆法国家也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从英美法国家中吸收越来越多的制度设计,可以说“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是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潮流下,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已经作了部分变革,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具有“准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但是,侦查模式却与”庭审中心主义”的要求格格不入。可以各国侦查模式的共性作为我国侦查模式变革的模板,变革我国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67.
薛刚凌 《中国法学》2014,(3):229-246
《行政诉讼法(修订草案)》公布后,各界讨论热烈,意见纷呈,其中不乏尖锐的批判,而要达成共识,需要对修法宗旨、立法目标、诉讼类型和构造等基本问题重新予以检讨。破解"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是修法的重要任务,但如何破解,则需要从制度设计上找到造成实践困境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修法还要根据时代需求提升行政诉讼制度的品质。目前法律文本中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不分,诉讼结构错乱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就立法目标而言,应在完善权利救济的基础上,扩展秩序保障的功能。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以主观诉讼为主、兼顾客观诉讼的诉讼模式,并通过诉讼构造的改革完善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68.
69.
70.
《现代法学》2019,(4):168-180
相较行政权或司法权的性质视角,执行功能视角更能准确定位执行权。执行权的功能由执行程序启动、执行查控、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执行标的变价交付、执行救济裁判五部分组成。执行程序启动权、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执行救济裁判权只能由法院行使,能够"外分"的只有执行查控权和执行标的变价交付权。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症结对应在执行查控权、执行标的变价交付权上,可分别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执行查控系统、法院自主网络司法拍卖加以解决。该两项权能配置缺陷弥补后,审执分离的配置重心将转移到执行程序启动权、查控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执行救济裁判权的建设上,完善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为审执分离方案的远期建设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