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19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张淑芳 《法律科学》2010,28(3):66-73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14条确定了规章制定中的听证程序,但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法律依据、法理内涵等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从而导致规章制定中听证程序极其不完善。基于此种现实我们对该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认为目前我国规章制定中听证程序在程序适用范围上的瑕疵是规章规制事项的有限适用、程序主体上的瑕疵是行政系统起主导作用、程序效力上的瑕疵是软约束力。因此,我国规章制定中听证程序必须符合下列要件:听证程序典则的法形式性、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的普遍性、听证程序定位的正当程序性、听证程序效力的法强制性。  相似文献   
82.
现代司法关于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组织安排表现为一种不同于行政系统垂直结构的审级构造模式,这种审级构造在制度原理和技术规范上可以概括为上下级法院之间相互独立、上下级法院之间实行职能分层、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终局性三方面的内容。中国司法改革应以现代司法的审级构造原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改变上下级法院之间行政化运作的非正式制度,通过合理的职能分层建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双向制约机制,确立合理的终审审级制度以维护司法的终局性。  相似文献   
83.
审判中立、控辩平等武装的对席审判是刑事诉讼庭审理想化的方式.但现代司法进程中,基于特别价值的考虑,需要在刑事诉讼中确立缺席审判制度,在被告人缺席情况下,对案件予以判决.与对席审判比较,被告人无法参与庭审造成缺席审判诉讼构造形变,可能会使辩方对抗控方权力的权利式微.因此,如何在肯定该制度设立具有必要性的前提下,能够改变这...  相似文献   
84.
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和评价学术界关于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问题的各种观点;参考并借鉴西方两大法系的刑事证明标准体系;在坚持几个理论基点的前提下,科学构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性体系。  相似文献   
85.
当前学界对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的界定大多与环境损害预防相区分,予以狭义的界定。这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立法的不连贯性和不系统性。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应包含现行环境法所规定的预防原则及德国环境法所不予考虑的“剩余风险”。根据“风险”的可靠性、紧迫性和科学性,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应当进行广义阐释,包括“危险阻止”“风险预防”“未来预警”。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应分为三层法律构造,即生态环境损害“危险”预防、可预见性的风险预防和科学不确定性的风险预防。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具有三种不同功能,即价值性功能、概括性功能和具体性功能。功能是横坐标,构造是纵坐标,二者相交便构成了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在生态环境法规范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6.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87.
刘彤海 《河北法学》2004,22(4):99-103
关于中国民法典的结构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以梁慧星先生为首的观点主张采潘德克顿式,亦即德式;以徐国栋教授为首的观点主张罗马式,亦即法式,徐国栋称前者是物文主义,后者是人文主义,两种观点相持不下。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资资料的生活方式作为民法典结构的起点,据此对梁慧星的民法典构造模式作了部分修正,并从逻辑和现实的视角探讨民法典的合理结构,进而阐明中国民法典的结构应是历史的、逻辑的和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88.
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术界开始关注检察机关审查批捕权的归属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权应当取消。另一种观点则对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权持肯定态度。在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结构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由检察机关来行使审查批捕权是恰当的,适合目前的刑事司法现状。  相似文献   
89.
为破解农村土地人身专属性、农业经营粗放化、破碎化等问题,我国不断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效率与优化配置。但就普遍实施的出租、入股等非信托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依然不尽如人意。而以信托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对于盘活农村土地要素、引导工商资本进入“三农”、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与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明晰土地经营权信托流转的当事人、明确信托财产的归属以及确立信托登记机制,从而建构土地经营权信托流转的法律制度,是促进土地经营权信托流转的必要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90.
亚里士多德古典政体的类型思维是现代政体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源流。运用科学化、系统化的类型学工具来重新审视并解读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具有学理上和方法上的双重意义。本文以矩阵类型学、分类类型学、组态类型学和序列类型学作为适用性的分析框架,通过矩阵构造、属性分类、组态分析、序列比较等形式化更高的类型学方法来全面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类型,试图把握古典政体分类的科学逻辑,实现古典政体类型学与现代政体类型学的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