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廉政瞭望》2011,(9):65
为政的境界,亦是种感悟,身心和思想都需被唤醒,需要思维状态、行为状态达到一定高度,并充满机智,是为醒客(thinker)。  相似文献   
22.
我们讨论的大题目是西方公正观与当代中国,我觉得不加西方二字,似乎我们是在贩卖西方的普世价值,可能会把问题就单纯的意识形态之争,而难以展开学理上的讨论.今日之中国,似乎又回到了五四前后,中西、古今问题二元对立的尖锐格局,迫使学者在此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3.
冉亚辉  包翠秋 《理论月刊》2012,(4):44-46,61
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偏向于抽象思维和怀疑精神,其洞穴隐喻对后世影响巨大,孔子的经验主义偏向于实用主义和保守主义.柏拉图奠定了西方对事物背后的理念、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追求,孔子的经验主义则导致中国文化思维限于经验主义之中,在创新性和反思批判能力稍显不足.思维模式的差异,往往是文化不同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
杨婧 《学理论》2012,(5):11-12
大卫.休谟是英国1 8世纪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伦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其关于正义起源的看法在西方伦理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分析休谟正义观寻求整体秩序时的利益取向问题,并与柏拉图的相关正义思想相比较,可以增进对休谟正义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
更大的荣耀     
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他从不穿鞋,两脚很脏。就这样在柏拉图的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耀的东西。”  相似文献   
26.
有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成功如何才能够降临到自己身上?柏拉图只回答了一句话:椰子只能落在你的身旁。学生不解,待追问时柏拉图已拂袖而去。这个年轻的学生一直在揣摩老师这句话的真谛,可是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7.
孙经国 《求索》2010,(3):115-116,102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通过探讨法律,要使善的目标在现实政治中存在,使人在教化中“上升”。法律之所以能背负这一使命,是因为它具有有限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属性。有限性既指法律用无限的形式约束教化有限的现实,也指它以有限的内容表达无限的理想;合理性包括客观性合理和主观性合理两个层面;有效性指有效保证现实的运转和至善在现实中的体现。柏拉图对法律三属性的分析不仅为法律的政治哲学担当打下了理论基础,而且对后世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傅佩荣 《当代贵州》2013,(21):66-66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教出好学生。历史上最令人羡慕的老师是谁呢?苏格拉底可算一位。苏格拉底没写过一个字,却成为大哲学家,他的哲学论述是通过学生记录下来整理成册才得以传播的。这位学生名叫柏拉图柏拉图的《对话录》把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记录了下来。孔子也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学生,名叫冉有,列政事  相似文献   
2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该比喻对于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诸原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把人从各种错误偏见中解放出来而见到真理光明的教育体系;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人们摆脱"洞穴"中的"价值观前见"而达到对真理性价值观的真知灼见;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对灵魂的强制性灌输,而应该是建立在启发基础上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30.
贺方婴 《思想战线》2013,39(1):58-63
作为古希腊诗教传统的重要源头,荷马史诗极大地影响了古希腊人对生命和人性的理解,荷马在史诗《奥德赛》中,借奥德修斯的冥府之旅教育古希腊人应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理解生命的有限性。对此,柏拉图在《斐多》中提出了有别于荷马的见解,他以苏格拉底临终之作的大地神话悄然取代了荷马的冥府之行,向我们描述了幽冥世界的另一种幽暗。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告知我们:死后的去向与生前所受的智慧修习及美德有关,就此而言,古风诗人与政治哲人虽然都讲述了灵魂的归宿,描述了冥府的情状与地貌,向我们这些必死的凡人预告了未知但命定的路,但他们却把我们引向不同的冥府,为我们的生命终点蒙上不同的幽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