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119篇
中国共产党   235篇
中国政治   258篇
政治理论   132篇
综合类   2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建立社会制约机制推进反腐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花 《学习论坛》2002,(10):47-49
发展社会民主 ,理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建立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 ,是根治腐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论述了现阶段腐败现象的主要特征 ,深刻剖析了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进而提出了建立社会制约机制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2.
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发仁 《实事求是》2002,31(3):11-14
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是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反动政治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体现 ,是适应国内外敌对势力政治需要的一种反动的社会思潮。它是妨碍新疆稳定与发展的一种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是可能导致新疆发生动乱和不得安宁的主要思想根源。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是我们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东突厥斯坦”思想体系的反动实质翻开新疆近代的历史 ,随着我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势力对新疆的入侵 ,于 19世纪后期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传进了新疆 ,并同新疆的民族分…  相似文献   
83.
目前,有些人以为"讲政治"就是重复过去"文革"期间的"突出政治",弱化经济工作,否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认识根源就在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为了从理论上搞清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揭示当前"讲政治"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讲政治"提供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不是简单地被经济所决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  相似文献   
84.
社会形势中的不确定性是指国际国内形势中对我国安全与稳定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乃至全局性影响的潜在因素。它具有参量增多,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变量剧增,引发各种突发事件的概率提高;能见度差,演变过程与趋势不清晰等主要特征。所以,必须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努力把握由模糊关系和偶然性造成之不确定性,建立社会形势“安全阀”、“缓冲带”,提高控制有组织犯罪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5.
中国腐败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新旧体制的转轨,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及执行中存在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是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6.
张觉力 《理论探讨》2003,3(2):71-7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由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 ,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如此。不应该把社会主义失误的根源毫无根据地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资本主义所用过的某种分析方法 ,以及脱离实际简单地将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方法论”上的框框比较而得出失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当前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并就遏制腐败的法制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8.
"弱国家"形态及其根源:印尼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礼伟 《东南亚研究》2003,(2):27-33,40
本文主要探究弱国家的形态特征及其根源,并具体分析了印尼这一个案.所谓弱国家,是指政府(履行其基本职能的)能力滑坡、社会结构趋向于涣散的这一类国家,是介于正常运转国家与失败国家之间的一种国家类型.造成弱国家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治形态转型期的新旧二元结构冲突,也包括原本就比较松散的种族一宗教结构,以及全球化时代来自世界体系的压力.新权威主义可能是转型时期国家避免弱国家局面的一种实用制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89.
庄子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从主观唯心主义的"道"与"存在"出发,演示了客观世界是"道"与"存在"的外化,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他们的宇宙模式,主观的时间性,以及"道"与"存在"的独立根源性的论述,清楚地表明了其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90.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严厉禁止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行为却频频发生,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是世界上封建社会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先入为主地推定为有罪,在一系列的证据已经证明该犯罪嫌疑人有罪时,为获取其供述而实施刑讯逼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是刑讯逼供至今仍然难以禁绝的主要原因。刑讯逼供严重违背了国家的法律,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且极易引起冤假错案的发生。权衡利弊,自当坚决反对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