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我所居住的小区名叫“风韵花园”,在这里我已经住了十多个年头了。进得小区门,一眼就会看见主干道旁杨柳依依,榆树成阴,杏树婀娜,李子树挺拔。还有十数株名贵的旃檀树“鹤立鸡群”般地站立在桃树、杏树、榆树之间,分外引人注目。每当春尽夏临之时,由许多细碎的小花朵攥成的、碗口大小的旃檀花就争先恐后地绽开了,花朵儿粉白粉白,既像雪,又似玉,香气扑鼻,满院里就罩上了一层氤氲的气味,令人魂迷心醉。两三株桑树,树身高挑黝黑,树头曲里拐弯地探向空中,叶片比大人的巴掌稍小,绿绿的,肥实得很。秋天里,黑乌乌的桑葚儿熟透了,院子里也就有了贪吃的,嘴唇和牙齿被桑葚儿染得乌红乌红的女人和娃娃们。  相似文献   
12.
韩城市公安局桑树坪派出所连年被市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单位,被陕西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人民满意单位”称号。该派出所面对冶安形势复杂严峻的客观实际,为确保一方平安他们着力进行了“四抓”。一是抓整体素质提高,规范执法行为。主要突出了“三个建设”。首先,抓班子建设。具体要求班子成员必须做到“五个表率”,即:做到认真学习、懵心思考的表率,做深入调研、勇于创新的表率,做分析检查、整改落后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表率.做严以律已、清正廉洁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王玉德  乐锐锋 《求索》2015,(3):153-157
桑树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树种,对我国古代社会有着重大而广泛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从桑与经济、桑与生态、桑与文化三个大的方面,通过区域蚕桑经济分布、"桑争稻田"与"叶市"、蚕桑经济的数据考证、桑与杭嘉湖以及珠三角地区生态、采桑诗、桑民俗、桑园围等具体命题,对桑于明清社会的影响做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研究中还存在着流于叙述,缺乏定量分析,缺乏比较研究等缺陷。明清蚕桑经济,蚕桑生态系统应如何评价,明清桑文化是否衰落等问题也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指桑骂槐”字面意思是指着桑树,实际所骂的是槐树,让槐树听出其中的缘由,自己好自为之的做法。计策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意思是说,自己强大的实力向弱小的对手展示,让对手产生心理畏惧,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从而对对手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桑树品种资源圃里,蚕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朱方容蹲在桑树前,小心翼翼地抖动着套在桑枝上的花粉袋,他在收集父本桑树的花粉。  相似文献   
16.
温成荣 《工会论坛》2010,(6):155-156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原始神话意象与文学创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桑树作为一种原始意象,就表现了神话与文学之间内在联系,并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蕴。本文试以桑树意象为例,通过桑树在古代文学中内涵的转变与不断丰富,说明它作为一个"原型"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发挥它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朝冯梦龙所著的《智谋大全》有一则“张咏使民致富”,内容是:北宋初年,张咏在崇阳做知县,那里的百姓以种茶为生。张咏说:“茶得利多官府就要权衡利害改变政策,不如早点自行更改。”于是命令破掉茶树,换种桑树,百姓纷纷叫苦。不久,茶的价格降低了,其他县的百姓都失业了,这时崇阳县的桑树已成材,丝绢年产百万区,百姓仍很富裕。  相似文献   
18.
张忠宁 《当代贵州》2017,(45):20-20
"坛厂街道贫困户的腰包一天鼓不起来,脱贫攻坚一天不收兵!"自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开展以来,仁怀市坛厂街道办干部职工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赢这场硬仗。产业带动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蒋垂业,今年72岁,这段时间都在农场采摘豌豆尖,一天下来有40多元的收入。按她的话说,不给子女们增加负担,自己在农场一个月轻松赚取五六百元不成问题,而其他年轻一点的人每月至少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正>融水县融水镇东华村下伞屯的秦锋,12年来承包近30亩土地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成为当地致富的榜样。2008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秦锋回到了家乡,看到乡亲们勤耕忙种,艰苦的劳作与微薄的收入极  相似文献   
20.
“我承包了约0.3公顷的桑园, 5000多株桑树,一年可养蚕17多张,蚕茧收入9000多元……”近日,记者在钦州市采访时一姓黄蚕农高兴地说。如今在钦州市,像他这样靠养蚕走上致富路的有3000多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