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新书推荐     
正《梁实秋典藏文集》融情趣、智慧、学问于一炉梁实秋的文字风趣幽默,温厚大气,融情趣、智慧、学问于一炉,散发着积极温暖的情味和香气。本套文集是从梁实秋百余万字作品中,精选出代表着其创作最高水平的6部作品,包括对人生品味的闲适美文《人生自有欢喜处》,诠释中华美食文化的经典作品《人间有味,最是清欢》等。(梁实秋著,作家出版社)《于丹字解人生》探寻汉字里的哲学思想字里乾坤大、点画岁月长。中国汉字融合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是很优美很有  相似文献   
22.
你信任我吗     
让我说几个真实的故事——二十多年前,当旅居海外十几年的名作家梁实秋刚回到台北的时候,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请他吃饭。  相似文献   
23.
梁实秋 《法制博览》2010,(10):12-12
下棋大多数人都会,至少都见过,但很少有人能如梁实秋先生这般将弈者百态都描写得活灵活现。作者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作者并非一味追求趣味性,他还善于从中发掘出哲理意味来,这些都能启人思索。  相似文献   
24.
乐朋 《法制博览》2011,(12):51-51
执诗坛牛耳而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和胡适、梁实秋等,曾一起被鲁迅斥为“拿着软刀子的妖魔”。1929年在燕京大学的演讲中,谈及文学界的圈子,鲁迅又拿新月派做例子,他说:“梁实秋有一个白璧德,徐志摩有一个泰戈尔,胡适之有一个杜威,——是的,徐志摩还有一个曼殊斐儿,他到她坟上去哭过。”鲁迅在指明新月派文人的思想渊源的同时,又道出了徐志摩浪漫、雕琢的诗风。徐志摩,可谓纯粹的唯美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25.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8):58-59
梁实秋先生有篇随笔《电话》,写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刚开通电话时的情景和感想。那时老辈人总觉得这洋玩意属“奇淫技巧”一类。但他们想要几斤黄酒,一只烧鸭时,打个电话餐馆立马送来,又不得不承认它的方便。随着电话的开通,烦恼也跟着来了:有的拔错号,有的打电话无话找话,有的短话长说,长时间占用线路;  相似文献   
26.
书房散记     
陈远亮 《当代广西》2007,(24):55-55
书房,在许多读书人眼里是一方神圣的乐土。梁实秋先生甚至专门撰写了《书房》,杨光治先生也以《我的书房》为题抒发对书房的情怀。而在我的心目中,书房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古旧的木结构房屋,老式的落地书橱,临窗的书桌上放着上好的纸墨笔砚和沏好香茶的紫砂壶。书房的墙上挂两幅墨宝,最好是明清小楷,案头另置一盆墨兰。这样,茶香、书香、墨香、兰香同沁心脾,那该是怎样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意。  相似文献   
27.
武峰 《两岸关系》2011,(7):67-68
中华文化之精髓,发于感性求真,而止于意象致胜。自古至今几千年以来,中国译者匕下求索。古有释道安“三不译”,玄奘“五不翻”,近代又有严复的“信达雅”,亦有钱钟书“化境论”。  相似文献   
28.
忆老舍先生     
与老舍先生的一次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北京工作。当时,北京市只有市文联,尚无作家协会,文学作者属于文联文学组,我在文学组,也参加评论组的活动,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主席,所以,我有幸多次见到老舍先生还和过他一首诗。  相似文献   
29.
阐释学视野里的梁实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实秋有着独立的文学思想,其思想是中西合璧的,具有多元复杂性,并非全盘西化。这主要体现在,其创作心理机制、写作的终极目的及其文学思想乃至文化思想受到了西方阐释学和中国阐释学的双重影响。梁实秋正是在效果历史的理解中,在东西方阐释学相遇的融合视域里不断超越自身,怀着融会着新人文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精英意识与情怀,坚持不懈地追寻着博雅人文精神的美丽天地。  相似文献   
30.
高旭东 《理论学刊》2004,7(12):107-110
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核心概念是“人性论”。过去一般将这种人性论等同于“资产阶级人性论” ,而事实上 ,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从白璧德那里来的推崇理性控制的古典人性论。在与左翼文人论战期间 ,梁实秋人性论的内涵逐渐由理性置换为情感 ,由开始否定阶级性、时代性到肯定阶级性、时代性 ,只是同时更强调人性。这显得更接近真理 ,也更接近五四文学的传统。但是梁实秋的人性论强调的是喜怒哀乐的纯粹形式 ,这就使他的人性论与动物性很难区别 ,而他要注销“人”的词汇 ,又使他自我颠覆了他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