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踏遍青山歌未老。85岁的著名歌唱艺术家王昆,用长过一个甲子的岁月历程,用歌声见证着中国的发展。《白毛女》的激越,《兄妹开荒》的欢快,《南泥湾》的细腻,每一首歌都承载着岁月的倾诉。  相似文献   
72.
“北京曲剧《歌唱》选段,单弦演唱《京味小吃赞》,京韵大鼓《圆明园抒怀》……今年‘十一’首都国庆游园活动,北京市曲剧团一共有12个节目参演,目前所有工作都已准备就绪。”9月25日上午,在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孙东兴拿着剧团参演的首都国庆游园活动节目单向记者介绍。  相似文献   
73.
又是一个阳春的三月,伴着和谐的春风,我们领略到了生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74.
朱乐 《新东方》2008,(1):54-56
在现实生活中,歌唱是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因为它可以穿越时空无障碍地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享受,实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宣泄。再者,由于它广征博采了诸多艺术、文化的基因,融合成一种表现手段丰富、饱含魅力的美学特征。因此,分析歌唱艺术的构成因素,研究其多元文化品格,将有助于我们对声乐艺术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歌唱艺术的实践。  相似文献   
75.
杨楹 《当代贵州》2008,(21):8-8
10月26日晚,星光璀璨,精彩不断,“中天城投杯”2008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最后一场总决赛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在贵州电视台演播大厅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专家、评委、观众通过“多彩歌声”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多彩贵州”。大赛原生态唱法及美声、民族、流行三个唱法职业组各项大奖也全面揭晓。  相似文献   
76.
男人本性是向往艳遇的,但是可遇不可求.有个童话故事说,一只鸟嘴里叼着一块肉,在树上准备美美地咽下去;这时,树下来了只狐狸,它动了邪念:想吃那块肉.于是,它就表扬那鸟怎么帅怎么像歌星,"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见你歌唱啊!"那鸟被它这么一鼓动,就鬼迷心窍地开口唱了起来,结果肉掉了下去,正中狐狸下怀.讲这个有些改编的童话给儿子听的时候,他很认真地问我:"老爸,那只鸟是叔叔,那狐狸是阿姨!"我笑了,难道这也是一出童话版本的艳遇,想想,好像也是,而且非常传神.  相似文献   
77.
音乐家劫夫的多舛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劫夫,原名李云龙,1913年秋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毕生创作了20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歌唱二小放牛郎》、《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和《我们  相似文献   
78.
通俗歌曲的演唱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喜欢,尤其是青少年.但他们的喜欢仅停留在喜欢唱、容易唱上,至于通俗歌曲的定义及其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多数人均不得而知。其实,通俗歌曲的演唱同样需要科学的方法,每个人嗓音条件都不近相同,音色各异,但只要坚持训练,方法得当,同样也能唱好通俗歌曲的。本文就如何演唱通俗歌曲以及它的一些演唱技巧的运用方法,探讨怎样通过真假声的转换来进行演唱和处理歌曲的感情。  相似文献   
79.
邵燕祥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当代诗坛的意义,不仅是为老诗人的创作从学理层面上做一总结,寻求一个文学史上的定位,同时也是通过阐发诗人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精神,对中国当代诗坛现状的一种表态。本期编发的三篇文章,第一篇认为邵燕祥是中国当代真正继承了鲁迅风骨的少数作家之一,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研究,可以推动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建设。第二、三篇文章则涉及邵燕祥具体的诗歌创作,从作品探索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0.
一组歌唱了40个春秋,至今传唱不衰;在国内外巡演上千场次,观众多达百万。作曲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李遇秋,也许是叫着顺口或便于记忆的缘故,在《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中,被简称为“遇秋”。75岁高龄的人了,谈到担任《长征组歌》中大部分合唱和全部器乐总谱的创作,遇秋老人仍那么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