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储天虎 《党史文苑》2009,(1):31-33,42
陈独秀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他在准备起义的过程中,对于筹集武器,主张取之于敌;对于制敌策略,主张力量要集中;对于起义时机,主张慎重选择,要把握火候.这些主张体现着战略目标明确、战略决策审慎的军事战略特征.  相似文献   
142.
盛文丽  郑凯 《学理论》2010,(7):49-50
清末与民国时期,有数以万计的穷苦老百姓饱含着辛酸的泪水而去国外谋生。他们飘零异域,受尽了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奴役,甚至惨酷的屠杀。他们在国外遭受苦难越深,怀念祖国的情思越切,华侨们在海外深切体会到祖国的兴衰强弱与自己息息相关,因而目夜盼望  相似文献   
143.
列宁在十月     
闻一 《学习导报》2012,(22):57-58
在十月的日子里,10月24日(注:1917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攻打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的军事行动开始实施。但是,这种史无前例的攻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布尔什维克的阵营里长期存在的要不要武装起义的争论,此时虽然表面上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如何攻打冬宫和在什么时候实施这一计划仍是有争议的。 彼得格勒苏维埃的领导人所持的立场是等等看,如果政府企图反对,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彼得格勒苏维埃一直在主持行动,这就令当时列宁并不在场的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有所疑虑。  相似文献   
144.
天福山起义     
张玉强 《春秋》2014,(4):62-64
正天福山起义,是中共胶东特委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的天福山上领导发动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因此,又称"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建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三十一、三十二、四十一集团军,都是由这支起义部队发展壮大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5.
王浩 《红岩春秋》2014,(7):74-76
正翻开荣世正的生平介绍,文字并不多:四川达县人,中共党员,1948年6月因筹划下川东武装起义被捕,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枪杀于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由于史料的匮乏和研究的局限,目前种种资料中关于荣世正的出生日期、念高中的时间段以及就读西南联合大学的年份等几个重要时间点可谓众说纷纭,存有争议。为此,笔者根据荣世正1939年至1941年所写的日记(文中引用日记均为原文)及其生前给家人、同学的书信和题词  相似文献   
146.
<正>一干会议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积极开展反蒋斗争,邓演达重视武装斗争,强调"军事第一",一方面要建立平民群众本身的军队,一方面要搞垮蒋介石的军队。为了建立军事骨干队伍,临委会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在18个省市建立了分会或支部,从国民党军队中吸收和联系了黄埔军校毕业生近6000人,其中的骨干分子和一部分会员参加临委会。"黄埔革命同学会"的建立,形成了一股与蒋介石相对峙的力量。1931年6、7月间,临委会拟订了武装起义计划,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邓演达的行  相似文献   
147.
张杰 《各界》2014,(5):92-94
“两当兵变”是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继清涧起义、渭华暴动之后,在西北地区较早的起义之一,也是甘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的一次起义。  相似文献   
148.
何立波 《湘潮》2012,(4):31-33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的一位著名领袖。他曾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是当时最年轻的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149.
刘则永 《团结》2011,(4):51-55
20世纪初,刚刚扼杀了戊戌维新的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状况下被迫走向改革之路,推行"新政"。可是这些领导改革的大臣,对"改什么,如何改"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从军机处到各部大臣这些重要官员,他们一直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虽然耳闻目  相似文献   
150.
我父亲对上海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他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到过上海。我知道的这几次,可以说得下来的,恐怕最早是北伐时期,党组织派他到上海受领任务,去苏联学习秘密工作。在苏联学了几个月后.回到上海,赶上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因为他是军人出身,就参加了军事训练。训练工人纠察队。大革命失败后,他又从上海到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