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597篇
中国政治   212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977年,一张黑白照片:老人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衣衫褴褛,目光疑虑,面容憔悴,胸前的毛主席头像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2.
老仁 《党政论坛》2008,(18):22-23
尉凤英是许多人所熟知的名字:上世纪60年代初,她作为一个极普通极平凡的工人,能够受到毛主席13次接见,又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这种国内最高荣誉的称号,与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并列。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她和一些有着这种特殊荣誉的人物一起,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中国政治斗争的漩涡,并有幸结识了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73.
申德明 《今日浙江》2010,(12):62-62
出这个题目,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土改时期,一位老农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像以后,非要再买一张共产党的像。售货员说,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他不信,对售货员说:人们都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  相似文献   
174.
我和祖国同年生。俗说“同庚易生情”,我最爱写“祖国万岁”。 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天,正逢家乡全境解放。两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母亲为此特高兴,逢人便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街坊邻里都称我是“建国号”。襁褓中,母亲就常在耳边念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宝长大了要好好读书报国家,并摇着我的小手说:学写字哦,就写“祖国万岁”。开始咿呀学语了,母亲就要大哥教我用笔写“祖国万岁”,每天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175.
巫昌祯素描     
李蒙 《政府法制》2009,(6):36-37
1949年10月1日,巫昌祯和她未来的丈夫庚以泰,走在了开国大典的游行队伍中,庚以泰还是大学生队伍的总指挥。当毛主席喊出“人民万岁”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欢乐的人群顿时沸腾了,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巫昌祯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176.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2):58-59
经历过抗日战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当过造反派,见过毛主席,粟远奎一生跌跌撞撞,精力旺盛。他拿着一把扇子,一边使劲扇风,一边对周围的一帮老人“战友”说:“生命不息,索赔不止.”这是他余生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7.
"文革"前夕,中共发动了一场开始于军队系统,继而蔓延到普通劳动者的大规模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这段历史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因为发生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和简单化的歧路。但这段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也总结了许多群众性学习经验,涌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对于他们的经验教训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8.
圣者,发祥之地也。延安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乃是因为当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历经千难万苦之后,甚至可以说是濒临绝境之时,找到了这么一块地方作为大本营,通过13年的苦心经营,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历史性转变和飞跃,为建设一个崭新的政党,为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9.
季羡林论兵     
常名 《学习导报》2013,(12):38-38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于逝世前一年,曾与俞源等几位资深战略学者论兵一番,其中谈到毛泽东军事思想。季老特别推崇毛主席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认为这是军队作战思想的精髓和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他还认为对待战争问题不能太天真、太幼稚。季老的论兵之言很有意思,也很有现实价值,我与俞源先生的话,是这么聊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0.
<正>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兵团的名字越来越响亮,在大漠戈壁,在边防哨所,在维稳处突一线……在祖国西北边陲,到处有兵团人的身影。"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就是兵团历史的真实写照。一代代兵团人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不仅维护了国土的完整,也为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兵团建立伊始,按照毛主席"不与民争利"的要求,绝大部分团场建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大沙漠边缘。大漠边缘的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凝聚着兵团人的心血。在第88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兵团党委举行军事日活动,就是要使干部职工牢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