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99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75篇
工人农民   145篇
世界政治   4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14002篇
中国共产党   4410篇
中国政治   9783篇
政治理论   1350篇
综合类   3915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995篇
  2014年   2786篇
  2013年   2586篇
  2012年   2908篇
  2011年   2956篇
  2010年   3046篇
  2009年   2900篇
  2008年   2508篇
  2007年   1958篇
  2006年   1660篇
  2005年   1346篇
  2004年   1518篇
  2003年   1270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717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王昌沛  察风娥 《前沿》2005,(1):152-155
腐败是一个贯穿古今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 ,腐败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 ,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就必须坚持进行反腐斗争。根据我国目前腐败行为的特点 ,本文从政治思想、法律制度、政权机制、经济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反腐保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2.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探索和改进监督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县级人大监督工作仍存在有许多尴尬现象,是建立和完善人大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领导体制上的错位现象。县级人大常委会要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各项监督工作,由于政府的县长是县委第一副书记,并  相似文献   
143.
近年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大监督支持力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4.
145.
《中国监察》2010,(12):19-19
本刊讯5月24日至29日,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王伟率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审计署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先后到青海省民政厅、卫生厅、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物资存放点了解抗震救灾物资募集、接收、分配、调拨情况  相似文献   
146.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对于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防止权力滥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也出现了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7.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思想是在人性本善这一理论预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流弊和缺陷迫使中国不得不反思传统向西方学习。在人性本恶的认识论基础上,西方行政思想异常繁荣,实践也格外发达,给中国提供了新的启示。中国应向西方学习、借鉴,但是照搬西方并不是中国行政监察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48.
何勇主持会议 马馼刘家义王伟穆虹李立国张少春等出席本刊讯(钟河石记者师长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4月19日出席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  相似文献   
149.
人大监督是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开的监督,其开放性、群众参与性和时效性是最强的。如何巧妙地集二者的优势和力量于一体,实现人大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增强人大监督的透明度和力度,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0.
陪审制度的考察及思考-论参审制在中国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陪审制度是具体的历史条件、诉讼文化下的产物 ,陪审团的移植不适合我国国情。参审制 (陪审制 )的价值基础受到质疑 :其司法民主只具有象征意义 ;其司法公正难以保证 ;其司法监督得不偿失。现阶段司法欠缺公正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化的法院体制和极不科学的法官遴选制度。防止司法不公也不一定要通过陪审制度 ,以毒攻毒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本文拟通过借鉴与参考各国 (地区 )的立法体例 ,结合我国陪审制度的实施情况 ,对该制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