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2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722篇
中国共产党   237篇
中国政治   1042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16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769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民国时期某些法理知识生产具有“世界化”的特点。对这种特点进行探讨,可以深入理解民国时期法学的“全球意义”,可以深入理解这些生产和其时多元微观中国法律法学活动因素的相互关联。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探讨,以及对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理解,可以确立一种对近现代中国法学的新型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2.
近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中关于改革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也被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在考察各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认真分析其设立旨意和诉讼价值的基础上,深入检讨我国当前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其弊端, 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记者:吴副检察长,您好!您从1979年苏州市检察院恢复重建就被调入,至今已二十八年了。从最初的书记员到现在的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历经风雨。请问您的执法信念是什么?您在检察工作中是如何践行的?吴汝信:检察官肩负国家法律监督职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一直倍受人们的尊崇和社会的关注。我热爱这份职业,也十分珍视检察官职业给予我的荣誉与尊严。从事检察工作近三十年,我始终秉承着唯法是尊的信念,坚持对法律负责,以最朴素的方式理解与实践法律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双重职责,追求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对法律负责,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54.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缺陷及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受“重刑轻民”传统法制思想的影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存在较大缺陷及不合理之处,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要求相冲突,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不断发展,有必要适时地对这一程序制度进行修改,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充分体现诉讼效益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实现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笔者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现代司法理念之冲突、制度设计之缺陷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相关制度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构造符合我国国情和司法实践现状且便于操作执行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5.
法律经济学学科构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史也印证了法律经济学是研究方法创新的结果。法律经济学从萌芽、初创、产生到发展,历经两个多世纪的演化,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被冠以不同的称谓、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法律经济学的概念具有多元化、动态、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6.
一、依法治国给法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入 2 1世纪后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法学教育作为传播与交流治国之学的科学活动 ,要胜任法治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对法律知识结构的挑战。有什么样的法律部门 ,便有与之相应的部门法学课程 ,这无疑是理所当然的。但由于现行部门法本身是随着法律调控范围的扩大而变化发展的 ,如果部门法学总是滞后于部门法律规范体系 ,缺少超前性和预见性 ,那么这本书的知识系统是难以适应法律实践发展要求的。而且 ,法治化首先要求的是社会关系在最大限…  相似文献   
57.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对我国的民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新规定的内容上看,它反映了  相似文献   
58.
今年1月,我校组4人团出访欧洲5国12所大学(波伦亚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第一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访问团由校长徐显明教授带队,国际交流处杨勤活处长、法律系岳礼玲副教授随团,本人亦忝列其间.访问团于2002年1月23日出发,至2月11日结束行程返京.此行目的主要有三:(1)邀请欧洲最著名大学院校长参加我校50周年校庆;(2)磋商筹建中德法学院;(3)拓展我校与12校间建立经常性、多向度的校(院)际关系.  相似文献   
59.
2001年底,中国政法大学特别授予江平先生终身教授荣誉,褒奖这位卓越的法学家对本校、本学科及整个中国法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对于那些真正关心中国法学发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比较法研究>主编米健教授托我代做一个关于江先生的短篇幅的人物评传.对此,我诚惶诚恐,江先生是何等博大,岂是我这等愚钝小辈所敢妄写的.但是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所谓恭敬不如从命.江先生是博学多才又影响深远的法学家,是目前中国法学的精神脊梁.他的学术深邃、思想敏锐、活动频繁、情趣高雅,各方面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本文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从他的较感人的一个方面--法学教育之路人手,做一点粗略的追踪.  相似文献   
60.
法律并非全能由人的理性设计与安排。理性是分裂的、忧郁的、恐惧的 ,也是自由的。我们的行为乃是在一种无知的情境中展开的 ,秩序与法律在无知中生成。自生自发秩序 (民间法 )与人造秩序 (国家法 )两者的生发方式、被遵从方式以及目的指涉与对象指向均不同 ,两者的冲突是绝对的。法律无力引导道德 ,法律只是自由的保护神 ,而非自由之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