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网络的应用推动了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空间公共精神的缺失、文化低俗化倾向及网络伦理困境,对公民教育提出现实诉求。同时,网络实践提供了主体性生长的自由空间,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道德人格的塑造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和平台。网络时代这一历史境遇,不仅赋予公民教育以新内涵,使之将培养公共精神作为目标追求,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公民教育内容必须做出时代性的转换:注重主体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技能和公共理性的教育。网络作为公民教育的新平台,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一是互动协商,转变教育模式;二是授受合一,优化教育过程;三是深入实践,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2.
李能 《思想战线》2011,(Z1):331-333
先进文化只有转化为民族意识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始终用先进文化武装民族意识,定能不断开拓中华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33.
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发生主要体现在领土主权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责任意识三个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实现了结构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法理确认;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正确看待内外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其内涵的双向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浸润。总的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其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由低到高的理论化进阶和由虚入实的社会化进阶,从而在理论上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并在现实中符合国情、有益国家。  相似文献   
34.
江河的盛景再次唤醒遥远的梦,使我们的幻想富于生气。大江大河,从本质上塑造了华夏民族的生活情感与民族意识。华夏民族的自然环境适宜农耕,农耕文明使人们春恋土地,他们以江河为生,与江河为伴。虽然比不上大海的浩瀚,但河流同样是宏大且神秘的自然现象,激起人们的敬畏和戒惧。  相似文献   
35.
民族政策是国族建构的方法和手段,二者在多民族国家内须臾不可分离。在中国古代,王朝国家通过民族政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国近代,中华民族由自在变为自觉,民族平等理念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建构的核心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前,在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下,需要不断地对现有民族政策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36.
在我国,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发展状态,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的未来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出现了新的特点:由负态向正态回归;存在着情感与行动的疏离;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当然,青年新的民族意识的表达并非凭空想象,改革与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社会实效,青年从总体上对中国现实的制度与政权的认同,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改变等是其国家民族意识发生转向的现实语境。  相似文献   
37.
三中全会,一个烙在我们民族意识中的记忆与想象,温暖而深刻。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航船。中国,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改革征程。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极大地  相似文献   
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章从广西的特点出发,从政治学角度探求广西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9.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0,26(5):58-61
有关白族本主崇拜或本主文化的宗教形态、社会-文化功能等方面的诸多讨论,其关键和焦点都是本主崇拜的定位问题.这个问题既牵涉到宗教学和民族学的理论,又跟民族意识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对它的几个重要侧面做深入的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中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开拓者和具有维新思想的爱国翻译家,梁启超将翻译纳入了抵抗英美列强霸权语言文化、整合西方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重构"中国性"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民族主义活动。他翻译中的这种文化政治取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借"翻译强国"思想宣扬和传播民族危机、民族复兴意识;借译介"政治小说"改造国民性、重铸"新民";以"豪杰译"挪用西方思想文化并本土化重命名生成"中国性";编译亡国史提高中国"亡国灭种"的警觉。梁启超借翻译以传播、推广文化民族主义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参与了"新中国"民族身份的想象与重构,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