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14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走进2005,红色旅游“火”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0):9-11
红色旅游的兴起实际上是成功开发了革命老区所特有的人文历史资源,为广大人民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的怀念、景仰之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同时,革命老区多位于尚不发达的山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风情,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而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这些有利条件促使红色旅游短期内在国内迅速“红”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2.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其族称源于赫哲人自称的“赫吉色勒”,意即居住在“下游”、“东方”的人们,史籍上有“黑斤”、“赫金”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赫哲族”。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解放前因战乱、瘟疫等原因,一度仅剩下300余人,目前赫哲族约有4000多人口,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同江、抚远、饶河等地。直到20世纪初,赫哲族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以捕鱼为主,兼事打猎。今天,他们已经实现了几个时代的跨越,各项事业的发展基本上与全国同步。虽已告别黑龙江边的那个村落,但我怎么也忘不了那条亲切的小街、那些质朴的人们、那只木船上飘撒起的鱼网和笑声……  相似文献   
103.
盈励 《当代广西》2005,(18):27-27
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称奇天下的石玩、沧桑古朴的古城、热情火辣的妹仔……原始和现代、古老和潮流、民族和时尚在这里交相融会——到柳州来,感受她的风情万种。“民族地区中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城市中最美的山水人文佳境”——柳州,这座地处中国南疆的工业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04.
李亚 《今日民族》2005,(11):2-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仿佛梦境一般,我竟然真的来到了辽阔的草原。面对眼前蔚蓝高天下一片开阔无垠的绿草地,遥望那散布其间的白色羊群,我的心迷醉了。这是迥然不同于云南山水的风光,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想象中高大魁梧的蒙古人。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生活的?真想好好了解一番这片草原大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风情。2003年7月,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贺日斯台苏木的巴彦胡舒嘎查。“盟”、“旗”、“苏木”和“嘎查”都是当地对行政区域的特殊叫法,“苏木”和“嘎查”都是蒙古语,而“盟”、“旗”的称谓始于清代…  相似文献   
105.
石政波 《新重庆》2006,(10):27-28
近年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瞄准建设渝东南旅游高地和旅游支柱产业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旅游抓交通.看准景点抓建设,运用民族风情抓整合,通过大型活动上规模.配套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酉阳县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培育新兴产业的探索实践中.开拓了民族地区发展大旅游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6.
吴昕孺 《世纪行》2006,(3):48-48
魏晋时代的名诗人陶渊明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了一千六百多年,这句话时于今天熙熙攘攘的衮衮诸公,可能依然是一个美梦。顽皮的土地在钢筋水泥的管制下变得服服贴贴;亲和的山水在旅游业的包装下显示出惊人媚态,也是俗态;深远质朴的民族风情竟然被“文化”拐卖,染得一身铜臭。当然,这些还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人内心所遭到的破坏,人们竟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107.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思茅市的西南部,从市区驱车4个小时可以到达。孟连是傣语的谐音,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孟连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使孟连成为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08.
杨樱 《理论与当代》2006,(10):50-52
文化与旅游素来密不可分。旅游资源的两大基本类别——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具有同样的文化性。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文化的范畴。而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融入文化的因素,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旅游的这种本质属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须与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以文化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因旅游而文化,因文化而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理念。如何正确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  相似文献   
109.
张玲 《新湘评论》2014,(9):28-31
在我国中部“绿色心脏”的中心,大湘西以37个县市区融入武陵山片区。作为湖南省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性最高的区域,大湘西山同脉,水同源,有着奇特的山水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10.
重要更正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巍峨的雷公山脊梁上,距贵阳不到三百公里,离凯里仅数十公里,集苗族风物和苗岭风光于一处的胜景。西江的民族建筑则冠苗寨之首,誉五洲之最。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特殊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我尤喜西江的建筑,它向我们展现出的多种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