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417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232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3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理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谓“权利滥用”和“知识产权滥用”(一)何谓“权利滥用”在罗马法上,具有深刻的个人主义的法权观念,出现了“行使自己的权利无论对于何人,皆非不法”的法谚。到了近代,由于自然法学派及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兴起,“权利绝对”的思想形成。在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中,有“所有权不可侵犯性”和“财产权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42.
诉讼调解制度:让我欢喜让我忧——以利益衡量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调解制度是中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的诉讼制度。它存在着判决无法比拟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这些弱点源自于调解的性质,内生于调解的功能。法官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是法官利益衡量的结果。实体法的约束经过利益衡量和调解的双重软化後,使法官的主观恣意暴露无遗,破坏了法律的安定性和妥当性。本文以利益衡量论为视角,探讨调解制度的利与弊,并提出完善调解制度的构想,旨在克服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的主观恣意,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43.
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设定权利、义务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成年人由于存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疾病、障碍,使他们的行为能力产生缺陷,无法正常参加民事活动。为使这部分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得到有利的法律保障,维护交易活动的安全,大陆法系各国均以行为能力限制制度,对他们参加民事活动进行了制约。  相似文献   
44.
胡波 《江西律师》2002,(5):19-21
从民法法理分析,没有任何有力的理由禁止董事在公司领取报酬。董事可能是股东。但他受股东会选任,组成董事会,执行股东会决议,履行运营公司的职责;较之非董事股东,另外付出劳动和时间,自然可以在做为股东分配利润以外另行要求报酬。  相似文献   
45.
诚信·公平·权利——“民法人”教学新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并结合民法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需要对“民法人”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探索和阐释。民法人的素质或品质可以定义为:民法人是讲诚实、守信用的人,民法人是具有平等价值观和公平观念的人,民法人是懂得尊重他人权利的人,民法人是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人,民法人是具有义务观和责任感的人,民法人是系统掌握和精通民法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46.
殿强 《天津人大》2006,(1):45-45
目前饲养宠物已成为广大市民生活的一种时尚。可是,宠物在给主人带来欢乐与情感寄托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某日晚饭后,市民刘某牵着自己饲养的京巴狗在社区花园里溜达。邻居宋某8岁的儿子晓飞从刘某身边路过时,小狗突然扑向了晓飞,在他的左小腿上咬了一口,致使其腿部流血受伤。宋某事后找到刘某协商解决医药费问题.但双方各执一词,协商未果。  相似文献   
47.
试论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缺陷,诸如证据交换规则的合法性存在质疑、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粗疏笼统、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几无规定、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缺失等,阐述了证据交换制度的价值功能,对我国如何完善民事证据交换制度提出了构想,即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条件、扩大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科学确定证据交换的主持主体,建立证据交换的操作规则;改善证据交换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48.
49.
50.
王宏林 《中外法学》1992,(5):78-80,62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答客问"(裁《法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答问》)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若干词条的内容提出了批评性意见。笔者以为,《答问》的有些意见是正确的;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然而,《答问》对"civil law"一词涵义的论断,笔者持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