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121篇
中国政治   147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一患严重口炎的蟒蛇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从病灶部分离出4株嗜温、有动力气单胞菌,其中3株为温和气单胞菌,1株为豚鼠气单胞菌是致蟒蛇口炎及死亡的病原.  相似文献   
32.
张海明  顾漩 《湖湘论坛》2014,(3):48-50,71
《二十四诗品》的《流动》一品,隐含着这样的前提:天地万物由"气"化生,流动不息、变化无穷;而诗歌同样由"气"化生,因此才有可能用诗去展现万象流动。而流动的根本在于"冥无",在创作中,诗人须超越具体万象,洞察宇宙根本,方能得万象流动之神韵。  相似文献   
33.
34.
1942年11月,八路军300多名指战员为掩护山东军区机关和部分友军突围,在沂水县笛崮山与装备优良的8000多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击退敌军在飞机、重炮火力配合下的10多次猖狂进攻,毙伤日军六七百人,顽强坚守阵地至我大部队和机关胜利突围。最后,这300多名官兵大部壮烈牺牲,剩余14名弹尽粮绝的勇士宁死不当俘虏,在营长严雨霖带领下砸毁武器.集体跳下悬崖.在血与火中再次表现出中华民族不被任何强敌所压倒的英雄气概.用鲜血铸就了中国军人英勇顽强、誓死不屈的军魂。  相似文献   
35.
赵清洪 《中国工运》2010,(12):61-62
今年以来,重庆气矿梁平作业区通过实施员工思想交流制度.进一步畅通了员工诉求渠道。该作业区每月6号以前组织员工填写《员工思想交流卡》,根据交流卡反映情况.分析本单位员工思想状况.针对员工关注的事项及思想动态.提早采取措施释疑解惑.并改进相关工作。相关部门办理后及时向作业区和员工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36.
罗屿 《小康》2011,(10):44-45
民国建筑是南京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南京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古都南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黄人川 《今日浙江》2014,(24):45-45
正台州市黄岩区管好用活农村文化礼堂,以明确的精神导向,通盘推进和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着力打造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家园。价值引领与建筑审美相统一规划导向与施工建设相衔接。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对各文化礼堂进行面上指导,重点选择三个创建点,全程指导村民意向调查、村庄资源整合、村庄  相似文献   
38.
盛应文 《学理论》2010,(17):104-105
在对道器关系的阐述中,明道不同于宋儒先前的表述,而有了向内的转向。这种向内的理会又要与佛家的性命精微之说有所区分,即融超越于现世,不废儒家惯有的现实关怀和修齐治平的社会担当,从而在这种内外兼顾的理会中达到理想与现实的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39.
在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时,我们重温百色起义的光荣历史,抚今追昔,感慨万分。百色起义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遗产:那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那种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那种敢创敢冒、敢负责任的精神,那种无私无畏、团结向前的精神,使我们备感亲切、备受启发、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40.
张载将易学中的“神化”范畴置于“气”论哲学体系中,使其拥有“气”这一本体依托。他认为“神化”都并非指向现实具体物。而是“气”这个终极存在的本性。“神”是“气”变化的动力因,“化”是“气”的活动形式,而且“神”与“化”有着内在的体用关系。这个本体论的改造,规定了“神化”范畴的形上特质,深化了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