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王耀东 《党建研究》2011,(11):31-32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既是一次关乎全局的理论学习活动,又是一次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活动。讲话对全党提出的总要求,对每位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人讲:“朝气消而暮气生,锐气遁而惰气深,清气降而浊气升”。站在我们党成立90周年这一新起点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深刻对照“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从党...  相似文献   
72.
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正是为了从这一中国近现代伟大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从而获得进一步推动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3.
"易"是一个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的"易"写作■,它的字形像水从容器中流出。到了西周中期,金文"易"的字形演变为■,之后小篆再演变为■。"易"的本义是水溢出容器。水以液态存在,没有固定的形体,形状随着容器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易"这个字包含了"变易"的意义。战国晚期,有的金文"易"写作■,字形是两个"易"相对反写,就是强调了水从一个容器流动到另一个容器,形状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变化,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发展,所以"易"与  相似文献   
74.
孙玲 《台声》2011,(3):66-67
1月16日至22日,应全国台联邀请,以根志优(赛夏人)为团长的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教授、知名人士大陆参访团一行20人先后在北京、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地进行了参观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75.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1,(12):76-81
“横看成岭侧成峰”,正是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个体的独特经历,才让每一个法院的特色文化与众不同,深厚的地域文化是一片沃土,不同地域的法院文化,只有从各自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域特点中汲取养分,才能成为根植于这片沃土上的繁花圣果。  相似文献   
76.
人生三段论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被分为三个阶段。从呱呱落地到参加工作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是从社会汲取成长的养料。这个阶段,得到的多,付出的少,是人生的汲取阶段。  相似文献   
77.
中华民族有着世代传承的优秀文化,从诸子百家的哲言政论,到良相名臣忧国忧民的胸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如星河灿烂,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就辉煌,也为今天我们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8.
我省发展阶段领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认真总结、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在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教训,不断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与农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些先行工业化国家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比较重视用资本和技术来替代农业中的劳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关系协调、均衡发展。而拉美一些国家在二战以后,采取工…  相似文献   
79.
《光明行》系列丛书,伴随着我改造生活的日日夜夜,使我从中汲取营养、开阔心胸,重振起精神面对我的改造生活。《心理与健康》一书第二章"环境适应"中的"彼岸在哪里"一文,让我深受启发,给我以鞭策,激励我勇于面对现实的生活,勇敢地从零开始,迈出走进光明的第一步。我因犯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我刚入狱的时候,妻子闹离婚,至亲至爱的三姐突然病逝,家中尚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却不能尽孝心,而且身陷囹圄遥遥无期。这一系列的沉重打击,使得原本性格开朗的我变得特别的压抑、沉闷。意志上的消沉和精神上的低迷,把我抛向了自暴自弃的边缘。每天,我  相似文献   
80.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形成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并经调查组全体会议审议和专家组评估论证通过。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就这次灾害调查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媒体记者的相关提问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